弱勢兒少3難題 被迫成長壓力大

蔡岳宏 2018/09/11 15:42 點閱 21131 次
家扶基金會11日公布「弱勢兒少10年生活趨勢調查報告」,弱勢兒少面臨營養不均、情緒困擾和職涯迷惘等3大問題。(photo by 蔡岳宏/台灣醒報)
家扶基金會11日公布「弱勢兒少10年生活趨勢調查報告」,弱勢兒少面臨營養不均、情緒困擾和職涯迷惘等3大問題。(photo by 蔡岳宏/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蔡岳宏台北報導】弱勢兒少10年來面臨3大困難:營養不均、情緒困擾和職涯迷惘!家扶基金會11日公布「弱勢兒少10年生活趨勢調查報告」,前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弱勢兒少「重溫飽、不吃巧」,營養不均成隱憂。寬心自在心理諮商所長楊淑貞則指出,因環境不利,弱勢兒少壓力過大,尤其高中職的情緒問題嚴重。104協理王榮春強調,弱勢不是劣勢,若能挹注職涯探索資源,便可及早啟發兒少思考職涯規劃。

營養失衡兩頭燒

根據家扶公佈「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弱勢兒少十年生活趨勢調查報告」,10年間進行5波調查訪問688位家扶兒少的結果顯示,雖然近9成兒少都有吃3餐,但15.7%的兒少不吃早餐,其中54.2%不吃早餐的原因為「沒有習慣吃」,另外不吃午餐的兒少,有66.7%的人是「為了省錢」。值得注意的是,身體質量指數(BMI)雖符合正常範圍,但稍重與肥胖的比例卻明顯上升

對此,邱淑媞表示,弱勢兒少未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忽略攝取營養,衍生營養不均衡的問題已成為弱勢兒少的健康隱憂。她解釋,社會弱勢者同時面臨營養不足與體重過重「營養失衡兩頭燒」的現象,「不像普通家長重視健康、有經濟能力負擔,弱勢兒童多以便宜的高熱量食物求溫飽,比較少吃牛奶、蔬果等高價格又營養的食物,呈現健康剝奪的現象,又反過來影響他們課業、職場上的表現。」

逾3成情緒困擾

報告中的簡式健康量表數據也顯示,弱勢兒少仍有逾3成面臨情緒困擾,且高中、職更高達6成,兒少自覺反應有睡眠困擾、感覺緊張不安、容易苦惱或動怒等比例,也比2009年還高。家扶執行長何素秋指出,家扶協助的案例中,約7成兒少來自單親家庭、1成為隔代教養,雙親家庭也多有長期病病痛等問題,「兒少被迫提前長大,要照顧家人、做家務,更有6成以上兒少在沒有大人協助下完成功課。」

「在高中階段,弱勢兒少情緒困擾翻倍到6成。」楊淑貞指出,情緒困擾不會馬上發生,大都是從兒童期就開始,因為承受較多照顧壓力,沒有時間、體力完成學業。此外,長期情緒困擾易造成情緒退化、影響人際互動,可能又惡化學習表現,無法有好的生涯發展而落入貧窮的循環。她建議,學校輔導室、縣市的輔導中心應及早介入輔導,不要等到出現憂鬱症等問題才諮商。

職涯迷惘加劇

王榮春分享他巡迴全國學校的經驗表示,當他請兒少畫出未來的夢想時,台北市的孩童會畫出「擅長樂器的律師」、「骨科醫生」、「口才好的運動主播」,然而偏鄉兒少大多是護士、牧師、警察和老師等穩定職業。他強調,不是這些職業不好,但弱勢孩童因為資源侷限,大多只選擇自身周遭的職業,想像力受到侷限。王榮春建議,學校輔導室應增加職涯探索資源,結合各教育系統,幫孩童及早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