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醫界近來爆發大規模辭職跟罷工,主因是實習跟住院醫師占了大型教學醫院中的四成主力,值班時間相當長,每一周值班時間都超過一百個小時,而薪資月收入大概是四萬七到九萬五台幣,換算成時薪居然只有237元台幣。
韓國為了快速擴大醫生規模,打算擴張醫學院招生,一年擴招兩千人。但醫界認為政府根本下錯藥,急速擴張醫療人力,只會使現在普遍過勞的的環境更加惡化,待遇還會進一步降低,因此決定大規模罷工。
政府補助 頭痛醫頭
其實這樣頭痛醫頭的政府政策,對於現在普遍的低薪環境中,政府的作為常常被認為治標不治本。台灣目前也有這樣的情況,醫護人員離職比例不斷增加,逼得政府出面止血。首先是要建立合理三班護病比,並編列 40 億台幣來做夜班獎勵金,要求醫院跟護理單位務必落實三班輪班制。
但這樣的美意,卻因為醫學中心跟地區醫院的小夜大夜獎勵金落差過大,導致地區醫院人力大幅流失。補了大型醫院的人力,卻讓地區診所醫院人力荒。
不管是韓國或是台灣,都是由政府來發動希望平衡低薪下的人力流失。如果整體經濟或薪資不調整,光是靠政府局部修正特定產業的薪資,肯定是行不通的。
以醫護來說,應該從健保費率著手,台灣2021年健保費率從4.69%漲至5.17%後,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就表示不再調漲,因此到2024年健保費率都維持5.17%,就是因為薪資長期沒有調整,造成生活跟醫療成本在升高,因此不能調漲健保費率,不然就是對民眾變相剝奪,甚至是變相減薪。
加薪總是不敵通膨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對於自己的青年政策,總結就是七個字:加薪、減稅、少負擔。希望能推動產業升級、經濟轉型來提升薪水待遇,民進黨政府從蔡英文時期,就已經將基本薪資從2008元提升到27470元,時薪也從120元變成183元。
但是根據人力公司統計,有高達六成的上班族表示自己遇到「變相減薪」,像是「年終獎金縮水」、「刪減加班費」、「分紅縮水」跟「刪減績效獎金」。除了這些雇主的刪減薪資之外,主計總處的薪資調查更慘,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雙雙呈現負成長,實質總薪資減幅1.04%,創11年來最大。
也就是說,整體社會普遍低薪,必須整體提升,光是獨厚某些產業是沒有用的。
政府要創造利基
政府必須要促進台灣產業獲利,才能要求企業對員工加薪,不然每年加薪都變成一般民眾看公教人員不斷調整。如何調整當然是大哉問,不過第一步,政府是有必要從國際環境下手,台積電獲得了美國日本政府的大筆補助,也促進了相當多的台灣相關企業跟著去到美國日本發展搭配台積電。
台灣企業需要走出去,如何降低周邊國家的敵意,讓台灣在各個國家都能獲利,這需要更多政治智慧。
再來是在政策上幫助企業加薪,加薪一定會帶來成本的提高,是否能用稅率或是政策來幫助企業。如果政府可以對晶片行業跟醫護行業大手筆撒錢,並且獲得良好成果,也可以擴大規模。
如今台灣的基本工資落後亞洲日韓還是很多,如果不能整體政策調整,只能擴大規模針對產業展開補助。
總之,低薪已經成為台灣的國安危機,當工作得不到滿意的薪資,整體的社會也注定了充滿悲觀氛圍,那樣的台灣怎麼會有競爭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