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原本氣象署預報25日就減弱的寒流,卻持續到29日才減弱!中央氣象署預報員葉致均受訪時說,寒流的冷空氣於24日確實逐漸減弱,但因中國冷高壓持續,加上華南地區水氣通過,延長了「濕冷」的感受。學者汪中和受訪時則分析,一般天氣溫度預測失準影響較小,但如果是颱風或降雨失準,恐造成難以評估的後果。
冷高壓加上華南雲系
入冬以來的最強寒流於21日南下,不僅平地低溫下探5度,各地山區也都出現降雪狀況。然而,中央氣象署原先預估寒流將於25日減弱,各地也會逐漸回溫,但本週末天氣仍又濕又冷,更有民眾抱怨「冷到不想出門」。
針對寒流持續時間比預期來得久的狀況,葉致均指出,以這波寒流系統來說,從禮拜三(24日)開始,冷空氣就有逐步減少,但因為中國得冷高壓影響仍存在,持續帶來東北風,加上華南地區水氣通過,北台灣持續出現「濕冷」的天氣狀況,預計29日才會真正開始回暖。
日本低壓滯留才導致
氣象達人彭啟明也表示,雖然說本波寒流在週末兩天已經減弱,不過由於北方仍有強度相對沒那麼強的冷高壓遞補南下,臺灣附近的東北風將會再有些增強的趨勢外,也將有華南雲系通過,因此預測北部及東部持續為陰沉天氣,並有局部短暫雨。
前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指出,本次寒流侵台期間,由於受到日本海附近的低壓帶滯留,大陸冷高壓出現阻塞現象,使得大陸冷氣團侵襲的時間延長,如今日本海低壓東移,大陸冷高壓也開始出海,臺灣天氣將逐漸回溫。
降雨失準更嚴重
針對天氣回暖時機評估失準的狀況,汪中和說,氣象預報是基於大量的氣象觀測資料,和數值模型來推算未來的天氣變化,但是觀測資料可能有誤差或不足,而數值模型也有限制和假設,因此預報結果本就會有不確定性。
他指出,再加上氣候暖化的影響,天氣系統 (鋒面、颱風、對流等) 的複雜性和不規則性日漸增高,天氣現象的發展和移動會有突變或不規則的情況,造成預報的困難和誤差。
汪中和強調,一般天氣的溫度失準,造成的影響較小,最麻煩的是降雨與颱風,因為造成的衝擊非常可怕,如2023年8月「杜蘇芮」颱風進入大陸逐漸減弱後,仍然飽含水氣,與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週邊暖濕的氣流結合向北移動;再結合卡努颱風遠距傳輸豐沛的水汽,受地形效應抬升,形成極端的特大暴雨,降雨量創歷史紀錄,造成華北大範圍的洪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