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氣候韌性 企業再生成關鍵詞

簡嘉佑 2024/01/21 16:06 點閱 3463 次
專家指出,隨著各國政府法規加嚴、消費者偏好改變,企業不能需要革新商業模式。(Photo by theregeneration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專家指出,隨著各國政府法規加嚴、消費者偏好改變,企業不能需要革新商業模式。(Photo by theregeneration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面對氣候變遷,僅減少碳排放已經不夠,商業環境也需要全方面改革,「再生」已成為重要出路!專家指出,隨著各國政府法規加嚴、消費者偏好改變,企業不能需要革新商業模式,透過回收再利用、選擇有機材料等「再生」模式來經營,除了因應變遷,還能進一步增加經濟成長。

減碳、利潤難兩全

BBC》報導,隨著熱浪、洪患在世界各地頻傳,氣候變遷成為各界不可忽視的議題。2023年的民調指出,美國超過半數的民眾認為「大型企業能做非常多來減少氣候變遷的影響」。專家也認為,面對氣候變遷,企業應該改革商業模式,以增加更多氣候韌性。

一名世界經濟論壇常務董事就指出,過度消費地球有限的資源,進一步加劇了氣候問題,但真正的問題是當企業開始減少碳排放、停止開採自然資源時,它們能否持續營利?她強調,「面對上述狀況,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經濟、商業模式」。

再生商業模式當道

不少專家認為,企業不該只是依循現有的商業模式進行些微調整,更應將「再生」(regeneration)納入商業模式與供應鏈進行重新思考。科爾尼公司永續發展全球主管福雷斯特表示,「再生」能產生正面的效應,例如有紡織廠商透過回收大量減少棉花使用量,並要求使用有機種植的棉花。

福雷斯特強調,消費產品企業比其他產業更適合應用「再生」的商業模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消費者對永續產品的興趣愈來愈濃厚。此外,政府法規不斷嚴加,如歐盟就要求企業要進行「永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SDDD)。

該指令要求公司辨識、預防,並減輕商業活動對環境或人權的實際侵害,業者不僅要對自身進行盡職調查,還要對其子公司及供應鏈中有業務關係的其他企業活動,進行盡職調查,並制定出「預防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