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化解對立 再造台灣經濟榮景

戴肇洋 2024/01/11 17:01 點閱 2639 次
各黨必須以無私的胸襟捐棄成見,群策群力將核心聚焦解決未來台灣經濟可能面對的困境。(網路截圖)
各黨必須以無私的胸襟捐棄成見,群策群力將核心聚焦解決未來台灣經濟可能面對的困境。(網路截圖)

2024年總統大選歷經數月激烈競逐,雖迄今撲朔迷離,但我們可以發現在此次選舉期間中,為求勝選仍然集中於政治層面採取抹紅、污衊、扭曲等負面作法攻擊對手,似乎較少聚焦於經濟層面規劃前瞻、創新、務實等正向思維相互較量,這些現象,無形中使得民眾增加對未來安定生活的擔心,甚至提高對未來國家前景的憂慮。

民眾對政府的表現失望

儘管國家發展委員會表示,近七年來台灣經濟成長動能頗佳,不但在新冠疫情期間中經濟成長表現重返亞洲四條小龍之首,而且台股創下31年以來首度與港股的黃金交叉。亦即在此一期間中,政府推動七項產業創新發展計畫、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加上配合前瞻基礎建設增加政府投資、台商回流三大方案增加民間投資,讓台灣經濟結構呈現不同的面貌。

然而過去七年以來,國內民眾普遍感受的是,政府在經濟政策規劃上愈來愈缺乏「公平與正義」,導致民眾在生活上愈來愈缺乏「保障與前景」。誠如稍早之前《紐約時報》針對此次總統大選報導指出,台灣許多民眾表示,雖厭倦地緣政治紛擾,但卻又重視台灣自身需求選舉;不過,更加關心的是,近年以來房價持續上漲、收入增長緩慢和職業前景受限等問題,讓不少民眾對政府的表現頗為失望。

未來難再造經濟高峰

換句話說,上述國發會所發表的經濟表現,似乎與許多民眾的感受,呈現南轅北轍。誠如《經濟學人》曾經在專欄中指出,新冠疫情期間面對全球各國鎖國封境管制之下,長期扮演著台灣出口動能的電子、資訊通信產品,因遠距需求熱絡而持續暢旺,雖讓台灣經濟的表現頗為亮麗,但背後顯示是新的開端,抑或是衰退之中短暫偏離軌道,其寓意頗為深遠。

此意味著,《經濟學人》認為,讓台灣經濟於新冠疫情干擾期間中呈現亮麗表現原因的前者,將會隨著全球疫情受到控制,而逐漸轉為緩和;至於後者,則是受到國內市場狹小限制,不太可能無限加碼。也就是說,台灣經濟受到既有條件限制,加上地緣關係影響,不但難以擺脫中國經濟磁吸循環,甚至不易再造台灣經濟高峰境界。

面對空洞、孤立威脅

然而,讓台灣更加無法忽略的莫過,美中兩國經濟糾葛從關稅戰延伸至科技戰,迄今戰火持續延燒,在造成全球產業鏈結重組的同時,台灣未能加入CPTPP和RCEP。亦即台灣產業在對外出口缺乏關稅優勢,以及對外投資無法帶動出口增加,除了晶片相關產業一枝獨秀之外,未能發展新興產業衝擊下,一旦產業被迫加速外移,未來恐讓台灣經濟陷入空洞化或孤立化威脅。

因此,在1月13日晚上總統大選結果揭曉的同時,我們期待各黨能夠了解選舉勝負是一時的結果,經濟榮枯為台灣生存發展與否之關鍵。畢竟,面對未來全球經濟情勢變化難測之下,台灣已經沒有對立虛耗條件,各黨必須以無私的胸襟捐棄成見,群策群力將核心聚焦解決未來台灣經濟可能面對的困境。唯有如此,始能再造台灣經濟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