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立委大選投票日將屆,選情激烈膠著,各候選人全力爭取選民的支持,英媒經濟學人雜誌以「中國將來的危機」為題,評論這場大選可能為台海帶來的變化。並指出,未來不論誰當選,堅守中華民國、國旗及憲法,應該是維持兩岸和平最大公約數,值得重視。
平安渡過大選
「經濟學人」文章指出,台灣13日的大選,不只將選出未來4年的領袖,對中國而言,也是一場即將到來的危機,可能讓人看清政治能否解決台灣問題,或只能以武力逼台灣屈於中共統治。
台海危機已經連續4年被列為第一級風險,當前國際政治異常複雜,俄烏戰事、以巴衝突激烈未止,美國面對兩大戰場左支右絀,已夠頭痛,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公佈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在軍經層面加大對台施壓,引爆台海危機,台灣總統大選期間,尤其危險,風險機率被列為中級。
選舉已成常態
台灣民主政治自1996年3月23日第一次實施總統、副總統直接選舉,由李登輝、連戰當選,2000年政黨輪替由陳水扁、呂秀蓮繼任,2008年馬英九、蕭萬長翻轉選情,2016年蔡英文、陳建仁再次為民進黨奪回政權,以迄今年改選總統、副總統,以及立法委員。
歷經27年正、副總統直接民選洗禮,選務機關都能嚴守中立,從投、開票到計票作業,保持高度效率,未發生爭議,值得肯定。選民們也都保持理性,不論政黨傾向,都能在開票結果出爐後,接受選舉結果,和平完成政黨輪替,為台灣樹立良好的民主政治典範。
習近平的言論有克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2023)年12月31日,談到兩岸局勢,只說了29個字,內容是「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內容精簡,沒有提到和平或武力統一的問題,相信應該是為避免刺激台灣選情,而特別選擇中性言詞。其處理兩岸問題的基本立場,應該並未改變。
經濟學人雜誌明白指出,賴清德如果勝選,將再次令人懷疑兩岸以協商達成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根據中方警告,賴清德若勝選,將不會有「觀望期」。為嚇阻他採取激進行動,共軍可能以新方式擧行威脅台灣的演習,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可能中止實施。
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
兩岸究竟會不會發生軍事衝突?最近中國學者發表看法,他們認為,因為美國總統大選將屆,屆時誰當選還是未知數,不必在此時採取過激行動,影響區域安全,對中國未必有利,然而,台灣方面亦應保持和平理性,避免刺激中國不得不動武,破壞兩岸和平穩定狀態,應該是政治人物應有的負責任態度。
中華民國以及憲法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也是兩岸最大公約數,政治人物不論誰當選下任總統、副總統、立法委員,只要堅守國家、國旗、國號,言詞不要過度挑釁對岸,未來兩岸應該還是能夠保持和平穩定,台海無虞發生戰爭,台灣應能繼續保持和平繁榮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