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和平難企及 領導階級應更迭(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簡嘉佑 2023/12/10 12:44 點閱 3254 次

A peace process can go wrong in many ways, but a real possibility exists that it could go right

如果戰爭要有任何意義的話,就必須帶來長遠的和平!以巴衝突連日不斷,目前以色列仍對10月7日於哈瑪斯部隊無預警的空襲耿耿於懷、許多巴勒斯坦人仍面臨到生靈塗炭的處境,仇恨螺旋不斷上升的狀況下,和平是兩國唯一的解脫之道。

領導階級僵化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有著複雜歷史、宗教與種族上的衝突,儘管雙方都想要和平,但卻難以信任對方不會反悔、發動復仇襲擊,最後導致雙方難以偃旗息鼓,至今所有和平談判也都以失敗告終。

目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領導階級都已名譽掃地,所以締造和平的第一步就需要新的領導人。如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曾誓言,不管代價多慘烈,一定要在戰役中獲勝,成為雙方和解的重大阻礙。

對此,美國或可施加壓力讓以色列儘快進行大選。該國民調顯示,總理的接任人很有可能是以色列前將軍甘茨,甘茨不排除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可能性,政治立場相對納坦雅胡更加溫和。

阿拉伯世界成關鍵

同時,巴勒斯坦也需要新的領導階級,哈瑪斯已成為國際的眾矢之的,只要哈瑪斯組織還掌握加薩地區,以巴的和平承諾就難以令人信服。對此,阿拉伯國家應贊助巴勒斯坦人建立過渡性的領導階級,逐漸與以色列建立信任關係。

在此之中,西方國家與阿拉伯國家等外部勢力的支持變得格外重要。美國應履行在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人設立外交使團的承諾,釋放出友善的訊號;阿拉伯國家除了提供巴勒斯坦重建的資金,也應承認以色列政府的合法性。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3/12/07/israel-and-palestine-how-peace-is-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