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督政見系列四》終結核能爭議 三黨需面對能源需求

呂翔禾 2023/12/06 10:59 點閱 5005 次
環團呼籲各黨候選人都要說清楚,未來用電成長下,要用什麼方式滿足新的需求。(資料照)
環團呼籲各黨候選人都要說清楚,未來用電成長下,要用什麼方式滿足新的需求。(資料照)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能源團體普遍肯定三黨候選人都要「淨零轉型」,但環團認為賴清德用天然氣轉型的目標較實際,只是對他的氫能的發展有疑慮。擁核團體則認為,台灣未來用電量將大幅成長,需要核能作為轉型的乾淨、便宜能源。但無論是否支持核能,環團咸盼候選人將未來能源供給的狀況徹底說清楚。

2024年總統大選中,能源政策是各黨重點爭辯的主題。民進黨的賴清德主張延續「2025非核家園」政策方向,並持續以天然氣轉型因應再生能源發展;國民黨的侯友宜則要「以核減煤」,核一到核三都安全延役,還要重啟核四;柯文哲則要提高再生能源比例,並將核二、核三廠延役。

環團批核能不可行

對於各黨能源政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受訪時肯定三黨的總統候選人都願意朝向「淨零轉型」的目標前近,且三黨的再生能源佔比也差不多,唯一的差別就是核電。但她指出,國際上的轉型趨勢大多是以再生能源為主,核能僅是過渡期使用,台灣目前核能的佔比並不高,「能不用當然最好不要用。」

她批評說,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想把核能的使用佔比拉到25%,但以台灣的地質、民意與安全考量來說,不會支持蓋這麼多核電廠,而且國外蓋新的核電廠至少要10年,還有安全檢查、環評等程序,2050年要淨零轉型的話,沒必要在轉型期間花至少10年蓋核電廠。

未分析用電成長多少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受訪時則表示,目前藍白兩黨仍想要使用核電,但在台灣需要面對核廢料議題,若要「以核養綠」,哪裡還可以蓋新的核電廠?但他也指出,三黨的能源政策並沒有總量管理的概念,應該清楚向民眾說明,台灣到2050年到底有多大的用電需求?

林彥廷另認為,蔡政府近年開始推動的「能源用地白皮書」相當重要,因為台灣的面積有限,再生能源在開發的過程與地方的農漁民都有不少衝突,而台積電耗電量這麼大,未來又持續擴廠,台灣的用電到底將成長多少,其中又有多少要用再生能源處理,地熱、小水力等再生能源分別要佔比多少?三黨都要說清楚。

崔愫欣坦言,民進黨賴清德想要把氫能提高到12%不是不可能,但有技術上的難度。她也歎說,能源轉型除了開源也要節流,政府需要協助產業轉型,讓工廠的設備與製程都能低碳化,可惜三黨並未將此作為政策重點,頗為可惜。

「如果沒有將產業規劃說清楚,就無止盡的開發,發展再生能源也沒用!」林彥廷也說,雖然賴清德有從節能的角度出發,但並沒有明確的將未來5到10年的規劃交代明白,而是期待如氫能相關科技的發展,讓再生能源可以飛速成長,但其中的不確定性太高。侯友宜雖有明確時間規劃,但核能在台灣的可行性不高。

核能是低碳能源

不過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言人江肇元受訪時指出,候選人在能源佔比上最好不要畫大餅,需要推出務實的方法達成目標。以賴清德所提出的氫能來說,目前的氫能有工業製程、甲烷裂解與核能製氫,但氫能並不像天然氣一樣可以從國外大量進口,若以現有甲烷與核能製氫來比,核能製氫比較有效率。

他認為,核能在未來淨零轉型中還是需要的,無論是COP28、聯合國IPCC報告,還有IEA國際能源總署提到的低碳能源配比,都將核能納入低碳能源考量。江肇元強調,未來低碳能源的缺口將會愈來愈多,許多過去用化石燃料的產業,包括交通、煉鋼等工業製程都要變成用電,因此需要核能提供便宜又乾淨的電力。

舊電廠可再用60年

江肇元也回應指出,台灣有四個廠,可以放20個反應機組,不用全部放滿(約10幾部)就可以提供台灣20到30%的電力。而且過去大多將低階核廢料放到蘭嶼,如果加上現有廠區的核廢料,都還可以再擺40到60年沒有問題。

他解釋說,核能發電產生的廢燃料可以再處理,給未來新的反應器使用。他用原能會與台電公佈的數據做過簡單計算,一個人一生的用電都是核能的話,產生的核廢料比死掉的骨灰罈還要小,核能是從開採到除役產生最少廢料的發電選項,煤炭燃燒還要計算煤灰的量呢。

因此江肇元呼籲檯面上的三組候選人,要用更實際、全面的視野檢視能源使用的範圍,不應該僅聚焦在帳面上的電力消耗或能源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