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我多想留住媽媽,但又希望媽媽沒有痛苦。」行一診所所長張凱評26日於研討會分享安寧照護家屬的感想,他認為除了家庭應進行超前部署外,政府也應增加「在宅醫療」的量能。健保署代表林右鈞指出,健保未來會支援「在宅急症照護」,尊重病患想在家接受治療的意願。
傾聽長輩的身體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指出,台灣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急需建立以人為本、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照顧,特於25、26日舉辦研討會。研討會現場也播放影片,在家照顧高齡母親的王先生於影片中表示,「當接洽醫師的同時,也接洽了禮儀社,所以其實都有做好準備了」,但所幸母親接受醫療照護後,逐漸好轉。
張凱評表示,其實在安寧照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傾聽長輩身體的聲音,從表情、氣色、皮膚,甚至到長輩的回應,以決定要進行更積極的治療,或更緩和的照護。
幸福尊嚴的照護
他也分享另一個案例說,一位高齡的患者已經無法進食,只能插鼻胃管,但因狀況愈來愈差,每天都在循環排痰、抽痰的過程,最後決定撤除鼻胃管,讓長者舒服點,最後一哩路不要只剩下病痛,「所以可能病患都是沒有辦法進食,但處理方法卻是截然不同」。
張凱評指出,要實現幸福、有尊嚴的臨終照護,最重要的的就是超前部署,信任照護團隊的家庭,如果家庭成員每次遇到狀況就是送醫院,不久後又送回家中,會落入不斷循環的過程。他強調,政府應提高更多支援,包括提高護理師的居訪次數上限、健保挹注長照居服與鼓勵跨單位合作。
健保推在宅急症照護
健康保險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林右鈞指出,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尤其長者照護費用也逐年成長。對此,安寧照護也有納健保支付,收案對象標準也逐漸放寬。
「安寧善終的核心還是以人為本,更希望民眾生命的最後一站能在家停靠,」林右鈞指出,未來規劃健保給付「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讓民眾在意識清楚時,決定自己重病時的治療方式。他說,健保也會持續建立「在宅急症照護」的模式,尊重病人在家接受治療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