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運動發展不易 莫因簽賭殺雞取卵

呂翔禾 2023/11/01 18:09 點閱 7627 次
近日我國職籃傳出多起簽賭事件,除了球員低薪,長期管理鬆散與缺乏宣導,都是簽賭爆發的可能原因。(Photo from P.LEAGUE+ FB)
近日我國職籃傳出多起簽賭事件,除了球員低薪,長期管理鬆散與缺乏宣導,都是簽賭爆發的可能原因。(Photo from P.LEAGUE+ FB)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特稿】自2009年黑象事件後,中華職棒好不容易走出簽賭的陰影,但2023年我國職業籃球又接連爆出多起球員涉賭事件,讓職籃步入簽賭漩渦。回顧我國職籃發展,自SBL時期就缺乏市場經營與規劃,如今雖有P聯盟、T1與SBL等,但聯盟球員底薪僅4萬元,從薪水到管理制度都要改善,否則將扼殺好不容易誕生的職業運動生機。

假球重傷職業聯盟

近日,包括T1與SBL兩大職籃聯盟相繼爆發簽賭事件,SBL裕隆隊的吳季穎被爆出打1場假球可獲得最高50萬元報酬;台啤雲豹球員羅振峰雖獲得球隊4年1200萬元高薪合約,近日卻也爆出簽賭SBL賽事,還有台鋼獵鷹隊的陳靖寰承認在其他聯盟、球隊涉賭,一時間顯得我國職籃黑影幢幢,令球迷失望透頂。

從1995年三商虎開始,到後來La New熊、米迪亞暴龍與兄弟象一系列的簽賭事件,讓中華職棒原本在職棒3年(1992年)場均6878人次觀賞的盛況,大幅衰退到職棒19年(2008年)的1922人,可見打假球對職業聯盟的傷害多深,球迷怎甘心當「盤子」買票支持聯盟?

管理鬆散而有機可乘

直至近年,職棒的觀賞人數才穩定回升至5500人左右,但沒想到過去較少傳出簽賭的台灣職籃,卻出現了漏洞。過去台灣職籃都是SBL主導,但其半職業聯盟的特性,球團並沒有固定主場與屬地,缺乏經營自隊球迷下,球隊收益不彰,也讓球員缺少保障,球團更不願積極行銷,直到2020年才有P聯盟與T1等加入,台籃看似進入了快速崛起的狀態,如今卻又傳出簽賭憾事。

面對簽賭事件爆發,中華籃協會長謝典霖雖表示震怒,要求籃協比照國際籃總(FIBA)作法,增設專職人員,專門負責防賭及假球事務,且球隊應建立對聯盟、籃協的通報機制、定期會議交換管理情資。但諷刺的是,本次事件是從SBL爆發,而籃協正是SBL主辦單位,更凸顯長期的管理鬆散,相關措施根本早就該做。

薪水與制度都要改善

此外,我國籃球員的起薪仍相對低廉,以P聯盟為例,球員最低薪僅有每月4萬元收入,甚至比普通上班族還低,吳季穎1場假球最低30萬元的收入,可抵超過半年薪水,試問誰能忍受誘惑?且籃球員也會認為,整季30幾場比賽,只有打2、3場無傷大雅,以致變相驅使球員投入假球行列。

再好的制度也會有漏洞,因此,除了完善管理制度、增加球員薪水與擴大職籃市場外,也要建立球員「絕對不可打假球」的信念,並說明打假球的後果,將是永遠被逐出職業賽場;在球員福利、制度與觀念多管齊下的努力下,才能徹底杜絕打假球的可能。否則,一時的貪念,不只讓全民對職業運動失去信心,也無助體育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