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次選舉有個特色,就是對於憲法規定的政府架構有了更多改革的向,包括柯文哲提出希望把目前的總統制,變成內閣制,另外像是五權簡約為三權分立,還有像是總統赴立法院報告、接受各黨團質詢監督;行使閣揆同意權、閣員經立法院聽證同意後任命。
但是也有許多人對柯文哲的想法不以為然,因為台灣修憲的門檻相當高,光是立委四分之三的出席,還要出席者四分之三的同意,最後再等半年,由全國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必須超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可以想見,這樣的門檻幾乎讓修憲走入了死胡同。
高門檻的修憲
高門檻的修憲可以保持國家憲政體制穩定,這原是美事。但在現今的台灣,雖然修憲可能引發對岸或是美國的緊張,不過不可諱言,台灣的確需要徹底思考,從憲法到一般法律,許多可以從新考慮量身打造來符合現在的情勢。
民進黨執政這幾年,做了非常多的好事,但是也有不少政策,引起很多的質疑,例如說疫情階段引進的國際疫苗,被封存長達十年以上,或是雞蛋從國外引進,卻有五千萬顆雞必須銷毀。法案一旦進入到立法院,往往民進黨可以用人數優勢,直接表決決定。可惜民進黨並未善用優勢完成修憲大業。
政黨應輪替
我們需要在立法院中,保持足夠穩定的執政與在野力量,最好是類似美國的兩黨制,因為過多的政黨,不但難以匯聚共識,造成政府整體效率不佳,更可能因為各政黨力量過於分散,彼此牽制造成政事延宕。台灣過去由國民黨獨大,逐步走向藍綠對等,再到現在是綠營相對穩定,藍營則是分裂成幾個陣營,加上時代力量跟民眾黨,讓在野力量顯得分散。
因為人的本性就是會把手上的權力極大化,所以才需要制衡。這次選戰民進黨賴清德是遙遙領先,但是其實民調也差不多是35%左右,也就是說國內還是有一半的人並不支持賴清德。但是以目前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還有無黨籍的郭台銘。在野如果不能夠將意見彙整,那其實按照舉手比人數,是永遠會不會有實踐政見的一天。
藍白學習怎麼整合
這並不是我們希望藍白合整合去勝選,而是站在國家的高度,如果政壇上只有某種政黨力量,對於全民來說是不利的,畢竟這樣民眾等於沒有選擇權。其實在這次藍白合談判過程中,國民黨拋出「民主初選」,在22縣市或73區域立委選區設立初選投票所,參加投票民眾不分黨派,都可以投票來決定初選的人選,民眾黨則堅持電話民調,5間民調公司來進行,市話、手機各半。現在雖然雙方僵持不下,但是如果能夠立下標準,對未來政壇間各力量的整合,會是很不錯的借鏡。
政黨不該像山大王
政黨整合不只是兩個政黨合作的家務事,更是國家如何匯聚足夠民意制定政策的長遠大計,不論藍綠白,都應該盡量使自己代表的社會力向足夠多元,台灣長期的言論都比較偏激,例如台獨,但是在政治上許多說法本來就是該有一些必要的彈性。
希望台灣政黨可以打破自己,尋找更多的民意支持,而不是好像群雄割據一樣,守著一個山寨就以為自己可以稱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