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經濟被圍困 應速謀解決之道

醒報編輯部 2023/10/10 16:48 點閱 2905 次

中美科技大戰,中國大陸突破晶片封鎖,台灣廠商嫌疑大,壓力預期將至。本(10)月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談判,影響我方出口達205億美元。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效應擴大,歐盟碳稅試行影響大,情勢嚴峻,應未雨綢繆,維護經濟發展。

台灣成美中晶片戰場

華為8月底推出新旗艦手機高性能晶片,引起美國政府及科技界震憾,商務部長雷蒙多坦言,中國大陸晶片獲得突破,令人極度不安,希望國會授權,加大制裁力度。美方透過彭博社警告,有4家台商崇越、亞翔、漢唐、矽科宏晟涉嫌協助中國大陸發展晶片。台灣極可能被視為制裁令的破口。

華為推出的5G智慧MATE 60系列,以及新款電動車,性能優異,成功突破美國制裁,引起美國的注意。半導體設備大廠ASML執行長溫彼得說,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最終促使北京開發出本土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這需要時間,但最終他們會達到目標,制裁未必是最佳方式。

中國自建晶片產業

他說:「在中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相同,你對他們施加的壓力越大,他們就越有可能加倍努力,打造比得上ASML的微影設備。」他認為,出口管制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將影響效率和創新,這會波及到我們所有人。國內著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認為,華為將可能成為半導體一條龍全包的產品公司,結論是「可怕」。

不論美方是否認為台灣是制裁的破口,或最後華為將成為半導體產業一條龍全包的結果,受傷害最大的一定是台灣。當前令人擔憂的是,美方下一階段極可能實施長臂管轄,將制裁中國大陸晶片的手,伸到台灣,限制台商的設備、材料或技術,賣給中國大陸,以堵住破口。

台灣恐成破口?

目前中國大陸使用台方的廢水工程處理、興建廠房、潔淨室⋯,雙方半導體產業貿易總金額每年高達1千億美元,雖然不是關鍵性技術,可是「掃到颱風尾」,成為美方管制的對象,極不利我方的出口貿易。另外,中國大陸快速崛起,自主研發各種產業如石化、紡織、工具機,逐年減少對台依賴,亦影響我方的外貿。

美中科技貿易大戰,台灣已成為戰場,潛在的威脅及傷害,不容忽視,應速謀因應之道。另外,中國大陸宣布延後對台貿易壁壘調查至明年1月12日,如果終止ECFA,估計我方可能受到的損失金額將達205億美元,占去年全年出口4.3%,達我方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額的17%。

ECFA影響台灣出口

從兩岸貿易數據顯示,去年台灣的石化業對中國大陸出口62.4億美元,年減31.85%,紡織業出口5.66億美元,年減17.6%,機械業在早收清單金額約96億美元,同感威脅。今年上半年台塑四寶的業績已非常黯淡,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半年只賺95.83億元,比2021年全年大賺2414.1億元,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ECFA中斷,將是繼美對中半導體制裁,影響台灣外貿另一大隱憂。同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自2022年1月13日實施以來,會員國之間的減稅效應已逐漸顯現,10年之內90%相互之間的產品關稅將降為零,兩項不利因素的交互效應,影響台灣GDP至少0.4%。

未來如何加速產業升級,發展新創產業,全面數位化,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開發如AI、機器人、電動車等,極具市場潛力新商品,推動行政革新,並擴展無煙囪觀光旅遊市場,才能突破當前經濟困境,應是積極努力目標,時間不等人,政府應未雨綢繆,儘速拿出具體因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