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金融機構弊案頻傳 誠信鐵則已蒙羞

醒報編輯部 2023/08/31 15:13 點閱 4090 次

金融界連續驚爆銀行行員集體勾結詐欺集團,共謀詐財案,其中中信銀行、聯邦銀行金額龐大,案情嚴重,引起矚目,而中信金甫發生大股東違規干預經營權,遭金管會重罰,又發生行員內神通外鬼詐騙案,內控鬆散,失去誠信的銀行,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

中信金屢傳違法

金管會在8月10日發佈中信金懲處案,直指中信金辜姓大股東,從2020年起,長達一年七個月,參與集團會議,會中訂定財務目標並追蹤,另參與不動產投資會議等,嚴重違反公司治理,因此重罰中信金及台灣人壽5位高層主管,包括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分別停職或減薪,並凍結轉投資案。

金管會對本案重罰4千萬元,史無前例之重罰。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信銀5月甫發生成功分行、東民生分行、蘆洲分行行員,涉嫌協助詐騙集團洗錢遭起訴,被金管會重罰2千萬元,未料檢調深入追查,又發現還有其他行員參與詐欺犯行,案情再度升高,8月21日,檢調再度搜索中信銀3家分行,並聲押1名行員,5人具保候傳。

銀行不可失誠信

中信金行員究竟與詐騙集團涉案多深,詳細內容由於偵查不公開,尚難了解詳情,但是中信銀行高層,以及多名行員分別涉及不同弊案,一年之內,已被金管會重罰2次,金額總計達6千萬元,令人不可思議,金融機構管理鬆散,漠視誠信鐵則,未能恪遵公司治理應有的要求,其內控、內稽顯有嚴重缺失,深值檢討。

無獨有偶,聯邦銀行也爆發通化分行張姓經理,與滕姓理財主管,涉嫌勾結詐騙集團,內神通外鬼,開後門協助詐領5千萬元贓款,然後分得1%不法利益,案情有如「神鬼奇航」般撲朔迷離,如非檢調抽絲剝繭,破獲詐騙集團,再深入追查為何詐欺嫌犯可以順利取得贓款,才發現有銀行管理階層涉弊,揪出害群之馬。

誠信守則的諷刺

聯邦銀行涉及的詐騙案,是吳姓及洪姓男子共組詐欺集團,以投資賺大錢為幌子,再透過人頭大量設立空頭公司金融帳戶,建立4層轉帳架構洗錢,案情複雜嚴重,犯罪所得超過4.3億元,由於詐騙集團車手赴銀行提領鉅款,竟然不需經過查驗程序,引起警方懷疑,深入追查,才發現行員已被買通,才爆發全案。

諷刺的是,中信銀行早訂有誠信經營守則,強調公司治理重要性,並成立公司治理辦公室,明訂禁止各級人員不得有不誠信行為,並遵循法令,禁止不當利益,問題是上下經營階層,都不知檢點,利慾熏心,屢次涉及嚴重違法違規案件,遭司法機關及金管會重懲,徒具虛文的誠信經營守則,豈非成為最大諷刺?

重塑金融機構誠信

聯邦銀行也一樣,打開「聯邦銀行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遵循聲明」、「公司治理守則」、「ESG永續報告書」、「企業社會責任守則」,明訂制定並揭露利益衝突管理政策,嚴格要求同仁遵守誠信,經理人善盡職責之規定,但是又做到了嗎?如今行員竟與詐騙集團同流合污,社會又如何相信聯邦銀行的誠信?

「誠信原則」是金融機構共同的鐵則,尤其從業人員享有社會的信任,以及合理的待遇福利,如果不能潔身自愛,一旦失去誠信,對國家社會將是重大災難,如今金融弊案,層出不窮,且情節重大,全球同業罕見,令人遺憾,主管機關要好好加油,不能讓台灣金融機構金字招牌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