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老師邀請筆者為《無煙硝的革命—以核養綠公民運動紀實》作序,筆者義不容辭,樂意以一個習法之人的角度為「淨零碳排」盡一份綿薄之力,也給書中每一位熱血志工夥伴致敬與鼓勵。
善待地球
筆者初聞環保運動,是在半世紀前在美攻讀博士期間,校園中有一群熱情的青年,正憂心著工業與全球化加速發展下,高汙染排放對環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因此號召美國人走上街頭,並以發人深省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提醒世人,這就是我們的家,我們得要善待地球。
時間來到2006年,一張怵目驚心的時代雜誌封面,再度喚起筆者對環境保護的迫切感,一隻瘦骨嶙峋的北極熊腳踏細碎浮冰之上,努力的在持續融冰的北極海上,找尋可能的下一餐!
2006年,一張怵目驚心的時代雜誌封面,喚起大家對環境保護的迫切感,一隻瘦骨嶙峋的北極熊腳踏細碎浮冰之上,在持續融冰的北極海上,找尋下一餐。(網路截圖)
斗大的標題附記一旁:「Be worried. Be very worried!」、「Earth at the tipping point」。筆者第一次感受到,全球暖化正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惡化之中,地球持續發燒的結果,即將對人類永續造成衝擊,我們得要加快腳步盡早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眼前的當務之急。
氣候變遷成事實
然而,在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2006年以「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揭露暖化並非空穴來風,是真正的科學問題,必須用科學方法解決之前,國際上對於溫室氣體減排的合作始終意興闌珊。固然早在1988年聯合國便成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但從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失敗可見,直到本世紀初人類尚且不相信氣候災難已近在咫尺、迫在眉睫!
更糟糕的是,美國總統川普一上任便以否定科學之態度,退出用於加強「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執行有效性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2016),拒絕履行美國應有的減排目標,此舉無疑是對國際共同解決氣候變遷之努力喝倒采。隨後IPCC發布《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Warming of 1.5 °C)向世人公布科學殘酷的現實,報告顯示升溫1.5°C將可能導致不可逆的氣候災難,各國可以努力的時間所剩不多。
簡言之,我們正處在「如何」而非「是否」淨零的十字路口,關鍵在方法!
以核養綠穩健淨零
拜登政府於2021年甫上任,便率先重返《巴黎協定》,並在同年4月邀集世界多國領袖宣示於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對此蔡總統也不例外,在世界地球日當天「前瞻且大膽」承諾2050中華民國也要淨零。但攤開當前台灣地區貧瘠的淨零路徑,不免令人憂心,我們該拿什麼淨零?!
中華民國特殊的國際地位,使我們無法簽訂任何多邊公約或協定,但在全球透過「國際法」實踐救援氣候危機的行動上,我們不該缺席。回首馬政府時代,於2015年7月,便趕在同年底12月12日通過《巴黎協定》前夕,制定以2050減碳50%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界定我國之減排義務,提早符合《巴黎協定》之國際目標,正因國民黨無「非核家園」神主牌包袱,能更有遠見的善用核能並與綠能發展作搭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亦是在其任內所通過,用「以核養綠」之科學方式邁向淨零是最穩健的做法。
減碳是科學議題
然而,2016年蔡總統第一任期甫就任,提出2025年「非核家園」及「五三二能源政策」(即天然氣占比百分之五十,煤百分之三十,綠能百分之二十之能源轉型政策),民進黨只顧「非核家園」,卻忘記減碳是科學問題,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總統,嘴上喊著2050淨零碳排,用八成的石化燃料能源(天然氣與煤都屬石化燃料)幻想淨零!風、光電等再生能源固然重要,但是缺少核能作為基載電力,不僅缺電成為日常外,淨零將成空談。
蓋無論何能是否被視為「綠電」,核能就是沒有碳排,不會加劇溫室效應惡化。但燃燒後的天然氣只是碳排減半,更甚者天然氣主要成分為甲烷,其20年全球暖化潛勢是二氧化碳的86倍,反而會加快地球增溫速度!美國太空總署研究報告指出,天然氣在開採、運輸、燃燒過程洩漏的「甲烷」,已經成為全球暖化的主因,影響甚至比煤炭更大。
以核養綠較務實
《無煙硝的革命—以核養綠公民運動紀實》便是記錄這群包含李敏老師等對核能發電及核安瞭若指掌之專家,一步一腳印為全民釋疑,用專業數據說服人民,核能是既安全且有助淨零的重要能源。人民也於2018公投元年,用選票明確廢除《電業法》「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條文,贊成「以核養綠」是解決氣候危機務實的做法!「以核養綠」是相對於2003年《環境基本法》更新、更具效力的直接民主決定。
令人詫異,公投後蔡總統竟稱:「這個目標不變!」明目張膽沒收人民2018年全民複決,殊不知核能已是一鳥在手,能抓耗子的好貓,地狹人稠的台灣沒有拒絕的本錢!
以德國為例,2021年4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已判決認定,如果一個世代使其子孫後代承擔巨大的減排負擔,是對子孫生命及自由權的侵害,當時梅克爾政府旋即將2040年前碳排減少88%,2045年提前淨零之政策入法。固然我國因地位特殊,無法直接親炙多邊公約,但仍應主動擁抱世界,並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等國際間氣候絕對法(jus cogens)拘束,為解決氣候災難積極採取行動,第一步就是展延既有核電廠,並具體執行以核養綠。
台灣自經濟起飛起,逐步累積強大外匯存底同時,我們也為地球製造了為數不少的「碳」麻煩。從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再到台灣接單、全球生產(Made by Taiwan),我們碳排「以鄰為壑」之部分不容小覷,特別是90年代兩岸重啟交流,而於大陸設廠之部分。
總之,當淨零成了十萬火急的重中之重,能源政策及淨零路徑絕不該只是畫餅充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