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綠色通膨」 劉憶如籲先穩定物價

簡嘉佑 2023/07/17 17:42 點閱 11046 次
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17日於北威論壇表示,綠能轉型的成本會隨著通膨上漲,企業不得不將成本轉移到商品上。(網路截圖)
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17日於北威論壇表示,綠能轉型的成本會隨著通膨上漲,企業不得不將成本轉移到商品上。(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只有在物價穩定的環境下,低碳轉型才能成功!」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表示,綠能轉型的成本會隨著通膨上漲,當企業將成本轉移到商品上,恐導致物價再度上升,形成「綠色通膨」,所以穩定物價為央行的首要任務。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黃宗煌指出,綠能轉型中的公正轉型、科技發展都有不確定性。

各國碳稅差距大

劉憶如17日於北威論壇說,根據世界銀行碳定價報告指出,碳市場主要由三大領域:由政府訂定的「碳稅」、由市場機制主導的「碳權交易市場」(ETS),與企業自訂內部碳價並納入財務預算規劃的「自訂碳價」。

她指出,目前各國碳稅費率不同,價格差異極大;各國碳交易市場亦然,因為都是在個別國家交易,所以碳權價格也有很大的不同,這將導致碳稅或碳權價格高的國家,商業成本升高,反而喪失競爭力。而為了避免國內競爭力遭到削弱,歐盟將逐漸落實「碳關稅」制度,向高碳排的國際產品課徵關稅。

劉憶如說,歐盟將於今年10月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碳關稅),要求進口商提交碳排放相關數據,但尚未正式收費,到了2027年後就要全面實施。如果其他國家不跟上碳稅制度,未來企業出口到歐盟時,反而需要把錢交給歐盟,如台灣就計畫於今年落實「碳費」制度,未來商品出口到歐盟就能有所減免。

先降低通膨再談轉型

劉憶如強調,企業的綠能轉型並非沒有成本的,碳稅或碳權的價格也會受到能源價格、通膨的影響,導致綠色轉型的成本提高,更轉嫁到商品價格上,又被稱為「綠色通膨」。

「只有在物價穩定的環境下,低碳轉型才能成長,」她指出,所以對企業而言,如果通貨膨脹的狀況嚴峻,企業已經不堪負荷,進行低碳轉型的意願就會大幅降低,所以各國央行致力於穩定物價,才能給予企業進行綠能轉型的空間。

應培養跨領域人才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黃宗煌指出,全球進行綠能轉型時,產生了能源支出有增無減、成本轉移與技術進步不夠彰顯等問題,意味著經濟成長與環境影響脫鉤的狀況幾乎不可能發生,更可能衍生許多問題,包括新興綠能科技對勞動市場的連帶衝擊、如何兼顧轉型的公正性等。

他表示,面對新課題的危機,需要更加多元且複雜的評估方式,不僅要討論循環經濟的經濟影響,包括健康、社會與國家安全的效益也要一併評估。

黃宗煌強調,培養跨領域或超領域的人才相當重要,且應環繞資料科學、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並不斷進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