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築界「張飛打岳飛」 為何要告央行?

醒報編輯部 2023/07/04 14:57 點閱 2772 次

中央銀行6月祭出「第二戶限貸令」,第5波不動產信用管制,引起建商不滿,揚言提告違背信賴保護原則,這是央行執行貨幣政策。第一次陷入挨告的窘境。建商將不動產危機歸因於央行限貸令,恐怕太簡化影響不動產價格因素,陷入「張飛打岳飛」謬誤。

央行首次被告

最基本的數學題是今年前五個月,全台房屋買賣移轉僅11.2萬棟,年減已達21.35%,每個月成交戶數是1.6萬至2.7萬棟,全年度鐵定跌破30萬戶,後續觀察的重點是能否守住2018年的低點27.7萬戶,這是建築界共同知道的資訊,不動產成交量快速下滑,不用央行再祭第5波信用管制,市場已在發揮供需法則。可見央行此舉顯的多餘。

央行在6月中旬發佈第二波「第二戶限貸令」,針對第二戶限貸7成,引發建商不滿,揚言提告,以過去央行居於金融體系掌門人的地位,令出必行,罕見有人挑戰其貨幣政策權威,此次建築界竟然敢批逆鱗,新聞見諸媒體,連相關訴訟文件都還沒收到,搞不清楚究竟是否「假訊息」,央行當日即由業務局長潘榮耀立上火線回應。

央行未聽取民意

央行解釋的重點是,自2020年12月起,已五度調整房市管制,並非外界所稱「無預警」式實施管制措施,央行這次針對特定區第2戶房貸限制貸款規定,已考量換屋者權益,考量的因素包括:(一)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仍高,銀行信用資源仍有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之虞。(二)第一季自然人新申貸購屋貸款,第2戶平均貸款成數仍高,貸款條件仍屬寬鬆。

央行的解釋,建築界是否能夠接受,大有疑問,因為限貸令受影響買賣戶數估計有2萬戶,而且不能低估心理層面對不動產的影響。同時,央行如果真的要實施信用管制措施,其實很容易,一紙行政命令發佈到各金融機構,令出必行,以央行手握金檢令牌,以及各種信用管制手段,金融機構對央行的行政處分誰敢不從?

不動產未必不景氣

建築界因此合理懷疑央行在不動產陷入危機之際,落井下石,故意打壓不動產。最近六都地政局公告6月房屋買賣資訊顯示,共計成交20678棟,月減3.2%,年減2.9%,創近3年同期新低,其中以台北、台中表現最好,繳出年月雙增的好成績,總計前半年6都買賣移轉棟數共10.7萬棟,創近5年新低。

值得央行鬆一口氣的是,台北市6月買賣棟數共2799棟,月增9.6%,年增14.2%。台中市共4477棟,月增10.5%,年增6.8%。即使其他4都6月買賣棟數仍然下滑,至少央行未來即使面對訴訟,還能有數據辯解,第5波不動產信用管制「第二戶限貸令」,並未違背「信賴保護原則」,未必是真正造成不動產景氣下滑的因素。

不打勤,不打懶,只打不長眼

人盡皆知影響不動產價格的因素很多,貨幣政策利率高低,當然是因素之一,但是通貨膨脹、稅率高低、政府住宅政策、國有土地標售、都市計劃、人口興衰、經濟發展、人為炒作,都可能影響不動產漲跌,不動產界如果全歸咎於央行貨幣政策,當然是見樹不見林,並不公平。
然而,央行歷經這次不動產界民意的反彈,應該了解與民間溝通的重要,過去央行習於看數據做決策,或頂多只是從金融機構獲得市場資訊,鮮少與業界溝通,下情不能上達,「閉門造車」的決策模式應該改變,博諮眾議,廣聽民意,對於貨幣政策的決定,應該更精準無誤。

2024年總統、立委大選即屆,政府連串政措施攏絡人民,爭取選票尚且不及,央行逆鱗而行的公共政策,恐怕要更加慎重,軍中流傳「不打勤,不打懶,只打不長眼」,阿兵哥朗朗上口,值得央行思考,至少在此大選敏感時刻,別再出讓執政黨流失選票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