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東協已成為兩岸搶灘的熱區

戴肇洋 2023/06/28 10:53 點閱 2711 次

歷經三年疫情封鎖,過去是台灣對外投資金額及出口占比最多的中國,由於疫後經濟復甦遲緩,加上受到製造業供應鏈外移影響,除了使得台灣對陸投資呈現衰退之外,因中國需求持續萎縮而減少進口,使得台灣從去年9月起迄今出口創下「9黑」紀錄,讓台灣經濟陷入「保2」之挑戰。

全球供應鏈重組中

另一方面,則是美中貿易衝突之後,在美國要求加速「去中國化」政策影響下,不但讓全球的製造業被迫進行供應鏈移轉,甚至被迫參與「中國」及「中國之外」的兩個不同平行產業體系之重組,導致台商在營運布局策略上也產生了頗為微妙變化。

其中,對中國市場除了必須想方尋求與陸企的合作穩妥機會之外,同時迎接其「內卷」之下所延伸的激烈競爭;對國際市場則是需要設法融入美中對抗之下全球供應鏈重組,將其供應鏈分散布局至東協、南亞、北美等地區,藉此降低美國對中國的高額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

不過,未來將影響台商最為深刻的莫過,全球涵蓋規模最大以東協國家作為主體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從今年6月2日起對15個國家的關稅減讓全面生效。按照RCEP規範,其區域內部超過90%以上貨物貿易,未來將會從現行的低關稅實現為最終之零關稅,進而形塑區域整合市場。

陸企積極布局東協

由於地緣政經關係,使得許多陸企藉此機會更加積極布局東協市場。依據新加坡大華銀行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在RCEP全面生效加持下,超過四成受訪陸企表示,未來三年之內將會擴大布局東協市場,其中以馬來西亞、新加坡與泰國為最熱門的三個地點。

從新加坡大華銀行的調查資料加以觀察,陸企對市場布局的選擇,無疑將會與台灣過去七年以來推動的「新南向」政策高度重疊,使得台商與陸企的競爭舞台,在無形中從中國逐漸延伸至東協國家。很顯然地,未來台商在「新南向」市場布局上,已無法避免面對陸企的搶攤競爭。

此外,更加無法輕忽的是,RCEP在中國積極主導運作下,除了透過技術標準規格、電子商務規範,將會衝擊台商對RCEP成員的出口之外,中國勢必利用RCEP管道栓緊東協及日韓供應鏈,甚至更加深化與東協、日韓產業體系之連結,進而重新打造供應鏈,其對台商的衝擊,不容小覷。

整合台商資源

俗云:「危機的背後是轉機」。此意味著,面對陸企挑戰之下,台商若能利用長期以來累積的經驗與實力,有效整合各地台商生產網絡,同時透過其所建立的「信任」、「安全」,加強與全球重要供應網絡之連結,藉此構築更堅韌的競爭優勢。唯有如此,始能擺脫陸企搶攤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