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其獨特的書寫策略,拉近了讀者與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的距離,使得我們能以比起過往都更要靠近的方式,進一步打開對於他的認識。對於身處此時此刻的我們而言,重回1996,透過坂本龍一的視角,跟隨其足跡,步步走過長達十年的旅程,看見那些餘音繚繞的經典名作背後的創作歷程,以及那永不止步,永遠思考著「我能做些甚麼」的坂本龍一。
音樂家坂本龍一曾為日本前衛電子樂團YMO的一員, 一九八三年樂團解散後開始個人音樂生涯。參與演出及配樂的電影《俘虜》(1983)獲得英國影視學院最佳電影配樂,以《末代皇帝》(1987)電影配樂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編輯後藤繁雄主要著作為 《獨特老人》(築摩書房)。
這本「書」,既是關於坂本龍一的,也是坂本龍一的「書」。不過,這本「書」既是坂本龍一的「傳記」,又不能說是「傳記」。是某種證明文書, 也是集合了前後不連貫的多個片段編輯而成的作品。
關於「某人」的「評傳」
書名的skmt,取自坂本龍一的網域名(Domain name)。所謂的描寫「某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關於「某人」的「評傳」,或者是回憶自身過往,再將其「故事化」的寫作,這種工作從很久以前連綿不絕地進行到如今(以文字寫下的「自傳」或「評傳」始於何時呢?試著研究的話或許很有趣。像是「自傳史」或「評傳史」的書寫)。
那是將「自己」視為歷史所寫下的,卻不一定「真實」。自己所想像的「自己」和對他人展現出的「自己」,當然不一樣。「當時的自己」和「現在位於此處的自己」當然也不同。沒有什麼唯一真實的「自己」。存在的只有複數的「我」。這讓人思考「自傳」和「評傳」等文類是如何建立的。
因此,這本「書」的目的,不是寫出那種到處都有的、單一面向的坂本龍一傳,而肯定是充滿著難以掌握、不合邏輯之書寫的累積,但採取這種做法,我想「某人」—也就是skmt的樣子,反而能浮現出來。
蓋棺就能論定?
「自傳」和「評傳」,是以所謂人生的時光流逝中發生的特殊事件為中心,加以「故事化」和「歷史化」的文類。確實,那是讓「人」更簡單易懂的方法吧。以前有位評論家說過類似「蓋棺就能簡單論定了」的說法。
「活著」,是極為難解,讓人輕微不適的狀態。到昨天為止還那麼說的,今天卻說了不一樣的話,也會出於他人所無法理解的原因,突然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行動。活著,有理由嗎?有目的嗎?為何在這裡?實際上人們的存在並沒有任何確實的根據。經常變動著。那既是「我」,也是「你」。這本書,即是在某個場所「收錄」、「記下」坂本龍一發言的紀錄素材。
被命名為「人生」的書
這本「書」,完全不是已經固定的書寫,也並非什麼決定版。這份稿子,作為一種素寫,「總之」是先寫了下來,如果可能的話,今後也想繼續改寫,不斷變形下去。是會經常加以修改,持續編輯的文本。
被命名為「人生」的時光流逝,雖由許多典型的故事所構成,至於逸脫於敘述框架之外的片刻,正如每天隨手捕捉的街拍。放入那些街拍照片的相簿,就是這本「書」 的創作。
將他者當作自己,將自己視為他者。如同視某人為無名之人。讓任何人閱讀此人被寫下的故事時,會覺得寫的是自己的故事。skmt不得不如此被書寫、編輯。
與skmt見面
skmt斑白的頭髮,眼睛很大,笑臉,開朗地打招呼。他就在我眼前。從什麼時候開始「採訪」他的呢?是從認識他之後嗎?雖然想不起來確切的日期,但已過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從企劃這本書開始,也已經過了一年半。這期間在他紐約的辦公室、在東京唱片公司的會議室、在義大利巡迴演出的後台休息室、在倫敦旅館的大廳或房間、在餐廳,採訪、開會、閒聊。我不斷問他問題。
問題?有什麼非得解決的問題嗎?我自問自答。這本書能做的事,就是記下某日、某時的skmt。訪問開始。問了「最近怎麼樣?」有必須解開的謎嗎?他告訴我, 這次回國,為了宣傳只要上一次電視就好,很輕鬆呢。巡演也結束了,有剛好可以回到自己生活的感覺?—我這麼一問,他突然在椅子上重新坐好,雙手十指交叉, 眼珠轉來轉去。
「沒那回事喔。所謂『自己的時間』是什麼意思呢⋯⋯我可不知道。」
用Because開頭
我想糟了。對啊,在他的內在,沒有什麼自己的生活、普通生活的說法。不過,我們的訪談大抵是以這種曖昧的形式開始的。言語的碰撞等種種反應都收錄在錄音帶裡,錄音帶再由工作夥伴「逐字聽打」完成。一次訪談大概都是一個小時半到兩個小時,打成大約一百張四百字稿紙的分量。現在我手上剛好拿著「1997 / 3 / 17 東京」那次的逐字稿,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好像是用英語受訪的時候吧,對方提問之後要回答時,會突然用「Because」開始耶(笑)。「會這麼說是因為⋯⋯」(笑)。一般說來,講「Because」之前會思考很多事吧。不過有時候那些部分被省略,突如其來就用「Because」開頭了,對方因為不知道之前的命題,會出現一種茫然的表情。
所有的「開頭」都沒有理由。沒有非得如此開始的必然性。用「不過」 開場或是用「你好」開始,或是「會這麼說是因為⋯⋯」開始也可以。要怎麼開頭比較好?一開始想這種事,就什麼都沒辦法開始了。skmt說,尋求「必然性」或是「理由」,不過是「文化的成規」罷了。去窮究規則以外的事物,就成了詩,Poem。因為「省略法」是詩意的東西哪。
關於skmt
一九五二年一月十七日東京都中野區出生,身高一百七十一公分、體重七十二公斤、血型B型、最高學歷為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音樂研究科畢業。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五日紐約的問與答。
後藤:你是局外人(Outsider)嗎?還是局內人(Insider)?
坂本:不,我遊走於兩方。
對違和感非常敏感
skmt三歲開始學鋼琴,五歲的時候開始作曲。
我從不覺得自己是「音樂型」的人。會這麼說是因為啊,雖然我小時候就這麼想了, 這個世界上,有毫不費勁就能寫出優美旋律、或是很會彈鋼琴的小孩。在山葉音樂教室或是其他,每間教室都有那種看起來很開心地彈奏的人。但我不是那種所謂「不自覺地」,或者說可以不刻意努力就能寫出優美旋律的孩子。所以,對人們口中「優美的旋律」的「優美」,我經常抱著分析的態度。總之,我就是寫不出「自然的旋律」那種曲子。於是,我知道自己和那些人大概是有些不一樣吧。對那種「差異」、「違和」,我變得非常敏感。
最不喜歡、最介意的是「生理上感覺舒服的旋律」那類說法。我以前真的認為很詭異。因為旋律的好壞,根本不是「生理上」的感覺。是有生理上的快感那種說法, 但旋律不是那種東西吧?
美麗的定義
現在,用成年人的語言來說的話,會說「美麗的」或「醜陋的」聲音組合,但那也都是那個時代或那個場域的文化所規定的。如果置換到某個時代或空間,「醜陋」也許會變「美麗」也說不定。
即使對所有人來說都不能算是「美麗」,可能對我個人而言卻是「美麗」的也不一定。不應該忽視歷史、文化的框架而使用「生理上」這種語言。對這種事,我感受到極強烈的違和感,從上小學的時候便是如此⋯⋯。
(昀恬/輯)
作者:坂本龍一(音樂家), 後藤繁雄 (編輯)
出版社:大塊文化
其他書訊:
《一次讀懂十大賽局理論》
作者:韓唐
出版社:達觀
賽局理論太重要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你從細讀歷史的趣味中,磨礪出縱觀全局的謀略智慧。培養運籌帷幄和未卜先知的能力,不只能掌控一時一事,還能夠左右大局。本書以博弈理論為基礎,佐以歷史事件為參照,引導讀者面對問題時如何審時度勢做出最適當的決斷。
韓唐畢業於國立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對歷史有濃厚興趣的商科男,著有《三國十講》、《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帝國與生活》等相關作品。
《治療的凝視:魯道夫.史代納如何觀照孩子》
作者:彼得.澤格
出版社:宇宙織錦股份有限公司
本書在這些較為人所熟知的絲線裡外,編織進作者彼得•澤格對伊塔‧薇格曼於1934年在一個治療教育培訓課程中首次提出來的高難度卻關鍵的提問「魯道夫‧史代納如何觀照那些被領到他面前的孩子?」之回應,經緯之間織就出治療教育更為完整的細膩紋理。
彼得.澤格是五個孩子的父親,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醫師和心理治療專家。擁有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嘗試系統化 Rudolf Steiner 的人體生理學觀念:對其全部演講和著作的分析》。
《正是喝茶時》
作者:鄭多亨
出版社:台灣廣廈
本書中依照時令介紹24款初學者也容易入手的代表性茶種,除了教你如何辨別茶葉、茶香、茶湯色澤,以及適合佐茶的食物,也同步收錄奶茶、冰茶、水果茶、茶酒等人氣茶飲製法,和你一起用一本書,體現隨四季流淌的愜意茶時光。
鄭多亨在英國、印度和日本學習茶知識。從一間小茶室開始到許多國際茶品牌大廠,累積了許多關於茶的豐富經歷。現為單一莊園茶專門品牌「鐵里斯(Tieris)」總監,擅長茶的課程、流通、教育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