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台灣原創影集《人選之人—造浪者》在Netflix全球上線後,迅速成為全城熱議的話題,因為這是台灣第一部以政治幕僚為主角的職人劇。
台劇體現選舉生態
本劇的情節主線雖然是在野黨與執政黨的兩位女性總統候選人之爭,但政治攻防只是外在的包裝,真正吸引觀眾和輿論的是在野黨幕僚群那幾位核心幹部的個人、事業和家庭故事,是人情訴求相當濃厚的群戲,非常能反映出臺灣影視作品擅長的「文青風格」。
例如講述年輕黨工王淨費盡心機向敵營的副總統候選人取回裸照的重要情節,本可發展成「棒打大反派」的復仇劇,讓本劇的戲劇高潮更加大快人心,但兩位女編劇放棄了這種處理方式,反而讓王淨態度曖昧的覺得「我也有錯」,在是非面前顯得異常冷靜理智,因而也就讓本劇的結局變得不慍不火,堆積不起追劇者希望有的「爽感」。
雷同劇情過招
而在差不多的時間,講述兩位女性候選人互相角逐首爾市長的原創韓劇《造后者》也在網路上熱播,由於題材相當類似,平添了不少優劣比較的話題。該劇所指的「造后者」,是擅於操縱媒體、塑造形象的「韓國最大財閥戰略企劃室室長」,她在遭遇一場個人悲劇後脫離舊東家,反過來幫反財閥的人權律師重新包裝投入選局,跟代表既得利益階層的著名主播角逐首爾市長之位。
從故事的結構和人物設定來看,這部韓劇明顯是走重口味的社會批判和復仇劇路線,政治選舉只是外在的包裝,韓國類型劇常見的財閥、霸凌、緋聞、殺人等刺激性的內容才是核心,它們也照例會充斥在劇情之中,以增加通俗的娛樂性,但是觀眾看多了也會覺得了無新意。
同時期政治韓劇《造后者》,走重口味的社會批判和復仇劇路線,增添話題。(劇照)
明爭暗鬥重現歷史
設以韓國反對派議員金大中和他的神秘幕僚嚴昌祿於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所經歷的競選歷史為原型拍出的《王者製造》(邊聖鉉導演兼聯合編劇),是更正規和更有份量的選舉電影。
從議員選到總統,「造王者」憑其政治謀略在幕後翻雲覆雨,為求勝選不擇手段,把半個世紀前的韓國選舉秘辛拍出味道,在今年的韓國「百想藝術大賞」中,榮獲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薛景求)、最佳男配角(趙祐鎭)三項大獎。
回憶經典政治港劇
比較之下,如今已經沒有機會再拍選舉題材影視劇的香港,卻在過去那十幾二十年推出過一些令人矚目的作品,無負他們當時所擁有的「創作自由」。電影方面,以黑社會選舉「話事人」來影射香港特首選舉的《黑社會》(2005)和續集《黑社會以和為貴》(2006),已經成為港片經典,不可能再有。
政治港劇《選戰》曾樂觀預測香港有「真普選」,但事實上事與願違。(劇照)
電視劇方面,香港電視網絡曾經非常有勇氣的以政治劇《選戰》(2014)作為其開台劇,以2022年假設的香港特首選舉為故事舞台,但編導直接影射當時的幾個香港主要政黨的政治生態,和大膽預測往後幾年的香港政治制度及發展狀況的假設,樂觀的以為2015年立法會通過人大決定的「特首選舉普選方案」(有了「真普選」),當然事實上是事與願違。
本劇特邀影后李心潔赴港主演,創作態度不能說不認真。但有評論認為全劇調子沉鬱、缺乏群戲、新人演技幼嫩,製作也不夠精緻。但若了解香港電視網絡公司當時開台所受到的打壓,可知此乃非戰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