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錯估美國實力 國貿格局愈走愈小(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簡嘉佑 2023/05/24 16:24 點閱 2911 次

The president underestimates America’s strengths and misunderstands how it acquired them
面對中國崛起,美國總統拜登盼以貿易管制來,保持美國強權的地位,但如何同時有不得罪西方盟友,成為一大難題。

美國強權正殞落?

美國自二戰後開始建立新國際秩序,在與蘇俄分庭抗禮的冷戰中,曾取得勝利,成為當今世界首要的強權。然而,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雄鷹也一改過去自由民主的宣言,變得更加自利,試著與東方巨龍拚個你死我亡。

《經濟學人》採訪到年近百歲的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他警告,目前中美關係已邁向「衝突」的路徑,且彼此都認為「對方是國家戰略最大的敵人」。季辛吉指出,中美兩國都掌握核武技術、且大規模投資於具有高度爭議性的人工智能上,「全世界的風險正在逐步攀升」。

政策與說法相悖

為了保障美國長久以來的優勢,拜登展開一系列的政策,如提供國內半導體與綠色能源產業提供超高額的補助,並實施出口管制,確保尖端科技不會流向中國等專制國家手中。美國國土安全顧問蘇利文指出,自由市場並非華盛頓當局的共識,有時候國際社會就是需要有人扮演「強而有力的角色」。

然而,在實施強硬管制措施同時,美國也在軟化用字遣詞,修改過去與中國經濟「脫鉤」(decoupling)的說法,變成「去風險化」(de-risking),更盼中國與美國能在非洲、氣候問題上取得共識,做法與說法的不一,也顯示著美國「維持強權」與「避免衝突」之間兩面為難。

拜登對美國缺乏信心

對此,《經濟學人》警告,美國實力主要來自於破壞性的創新技術與全球開放市場。但拜登顯然無法駁斥「美國跌下神壇」的說法,所以才提出以自身國家利益為上的孤立政策,安撫選民焦躁的情緒,但這其實只會使得美國的影響力再度下滑。

此外,儘管美國與西方盟友在俄烏戰爭中站在同一邊,但面對中國緊張局勢升級與美國經濟民族主義的雙重威脅,歐洲各國已開始擔憂,歐陸將在中美競爭之中討不到任何便宜。

對此,美國應該對自己的國家保有信心,維持開放的外交與經貿政策,並在全世界面對氣候變遷、人工智慧等新興議題時,擔綱制定規則的統籌者。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3/05/18/joe-bidens-global-vision-is-too-timid-and-pessimi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