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美國軍購一拖再拖,政府應該主動對外釋疑催促美方,並加強國防自主研發與產製!」針對近來美國軍購延宕,有學者直言,我國政府沒催,就會讓美方以為延宕沒關係,我國不應該如此消極忍讓;軍事專家則呼籲政府加強國防自主,軍購也可多添購新型個人化設備,不要都只買大型武器。
近來我國對美軍購頻傳延宕,包括首架F-16C/D出場時間從今年第4季延宕到明年第3季,還有2020年購置的魚叉飛彈要延宕10年才能交貨,還有F16A/B型升格、拖式2B型飛彈、方陣快砲1B、MK48魚雷、M1A2T艾布蘭主力戰車、MQ9B無人機等武器都傳出將延後交貨,讓各界擔憂。
美對台軍購只宣示?
對此,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研究員廖天威受訪時認為,疫情對軍購的影響比例低,應該是與軍售程序與美方武力調度有關,不是單一因素影響。對於軍購延宕,廖天威說可從兩方面分析,一是美方的宣示與政策是有落差的,雖說要防衛台灣,但並未按時交付軍購,他認為美方未來要更快援助人力與武力,其「政策」才跟得上「宣示」。
「另一方面,我覺得政府對民眾的說明太少。」廖天威呼籲政府應該對此有公開說明,內容應該要更詳細一點,政府應該盡到釋疑的責任。他分析,軍購是很長的流程,從爭取到交付到結束,常常都要10到20年的時間,而F-16更是已經交付款項,卻出現很嚴重的程序延宕,對我國內部立法與對外關係爭取都有影響。
軍購延宕非小事
他強調,台海問題牽涉東亞地緣政治布局,若我國軍購延宕影響建軍,也會讓國際對於台海局勢更加擔憂,願意援助台灣的意願恐會下降。
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受訪時則說,疫情可以作為部份理由,但很難說服民眾。大家都看到美國給烏克蘭的武器動作很快,但台灣的武器好像耽誤一下就沒有問題。他坦言,問題是台灣自己也沒有極力爭取,這種軍購延宕應該要有罰款,美方就會認為現在台海沒有馬上要打仗,軍購耽擱一下不會怎麼樣。
政府應更積極說明
他認為,政府應該向美方積極抗議、施壓,且要讓民眾相信政府有遵守財政紀律,軍購的錢都已經付了,如果延遲交貨就要表達抗議。嚴震生直言,台灣民眾已經不只疑美了,還懷疑政府面對美國沒有自我獨立的主張,面對美方拖延不能咬牙撐過,而無所作為。
廖天威建議,後續我國國防應有2大主軸,就是「國防自主」與「對外軍購」要並進,包括潛艦國造今年有望下水與新型飛彈的研發進度,希望相關期程能夠準時;對外軍購上不只是大型武器,輕量化、單兵的裝備也要完善。
應重視國防政策
「不過『國防自主』也是喊很久的口號,但始終還是『政策』跟不上『宣示』,」廖天威歎說,明年將是台灣總統大選,國防是跨黨派議題,各政黨的可能候選人也要對國防政策有所著墨,並提出具體主張,才會讓民眾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