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歲月〉網路世代的愛情觀

朱全斌 2023/04/13 15:41 點閱 3102 次

最近跟在大學教書的弟子聊天,提到現在大學生請假的理由,流產及生產都已經列在系統的選單上了,可見發生的次數不在少數,早就見怪不怪,而女學生來解釋自己是因為流產而缺課時,也完全沒有羞於啟齒的樣子。

千禧後性、愛分離觀念

性解放不是新議題,早在60年代由嬰兒潮世代發起的嬉皮運動中,就主張愛與性的自由,然而,當時的訴求還帶著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色彩,不管是不是口是心非,總會以博愛作為前提,這跟80年代後出生的千禧世代,以及Z世代很不同,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有性、愛分離的認知,「炒飯」純粹是為了解決生理問題,跟愛情無關。

千禧世代與Z世代大約以1996年為分界線,千禧世代是過渡世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熟悉數位科技和智能手機的使用,而Z世代則是數位原生代,他們從小就熟悉這些科技產品。前者是最早使用交友軟體在虛擬世界找對象的一群,後者則在成長期間就碰到行動媒體的普及,他們習慣以手機與他人互動,寧願以文字訊息而非語言溝通。

經濟比愛情更重要

類似像Tinder, OK Cupid, Grindr這樣的交友軟體讓找對象這件事變得更簡單,無論是什麼性傾向,都可以快速地完成配對。然而要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卻不容易,因為網路上總是可以找到其他選擇,讓越來越重視主體性的使用者沒有耐心去與對方謀合,而對談感情逐漸減少了期待,也讓這些APP淪為約炮工具。

根據珍.特溫格《I世代報告》這本書的調查,I世代(約等於Z世代)因為在全球金融海嘯期間長大,跟喜歡把夢想掛在嘴邊的千禧世代比較起來,更為務實,也更需要安全感。對他們來說,自我探索跟建立經濟基礎比愛情更重要。因為談戀愛會讓人失去自我,並墜入可悲的處境,因此由性而發展為愛的關係在他們眼中是「暈船」,而不是正常的發展。

調查中也同時發現,現在26歲以下的年輕人,在性方面也不及千禧世代來得活躍,因為害怕危險,他們不急於長大,許多人還跟父母住在一起。

包養不再存有爭議

而對於物質有特殊嚮往的人來說,性解放不再是追求自由的表徵,而更像是可具有交換價值的資源,以往的援交現在已經發展成「包養」,網路上輕而易舉就可以找到媒合「糖老爹」跟「糖寶貝」的平台。

我的弟子告訴我,班上就有顏值很高的女生總是穿著精品服飾提著名牌包來上課,他總是想不通下了課她是過著怎樣的生活?

社會價值觀隨著社會型態而改變,在嬰兒潮世代,愛情可以是堅若磐石的信仰,但對網路世代來說,「愛情與麵包孰重?」很快就不再是存有爭議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