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少了一個邦交國 台灣變得更現實還是更善良?

醒報編輯部 2023/03/27 17:44 點閱 3010 次

少了一個邦交國,對台灣國際政治大環境來說,或許是國際政治空間又限縮了一些,但是對現實來看,台灣人是要選擇放下遺憾﹑趕快在外交處境中,努力找出新空間;還是忙著找戰犯,通過醜化跟我們斷交的國家人民?又或者歸咎國內與政府不同政見者,讓國外的斷交延伸到國內的撕裂。

斷交,考驗國際生存

台灣常常自詡為一個進步的民主社會,但是在許多政治活動當中,人性常常是經不起考驗的。民主並不意味不會倒退,《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小說講述了一群被困在荒島上的兒童建立起一個脆弱的文明體系,最終卻由於內心的黑暗面導致這個文明被野蠻與暴力所代替,導致多數霸凌少數取樂。

台灣的政治如果不能在困境中昇華,就會在困境當中倒退,甚至成為霸凌他人的藉口。

看看這次宏都拉斯斷交,許多政黨政客除了互相指責對方陣營扯後腿,往往還痛罵宏都拉斯背信棄義、重利忘友。其實這能改變甚麼呢?以台灣的政治現實,還能有邦交國都已經實屬難得。看看全世界國力排名第一個美國,對於宏都拉斯跟台灣斷交,也只表示了會強烈鼓勵(strongly encourage)所有國家擴大與台灣往來。

然而美國跟中國如此對立,卻不敢率先跟台灣建交,來維持台灣的生存空間。而且別忘了,美國可是在1979年就已經跟台灣斷交、拂袖而去,但是朝野有誰敢對美國多置一詞呢?這種看人家拳頭大就禁聲地態度,表現的不是他們天天喊的尊嚴,而是骨子裡的欺善怕惡。

看見台灣的善良

在一片對宏都拉斯的批判聲中,仍然有著幾股暖流,讓人動心。教育部統計,目前有359名宏國學生在台求學,其中又以台大、銘傳各有31人最多。這些學生許多都是仰賴獎學金才能來到台灣就讀,在斷交之後,勢必只能草草喊停課業、落荒回國。

但是台大國際長袁孝維卻率先喊話,希望外交部不要停止獎學金,台大也會努力尋求其他獎學金,或提供工讀機會,他也向企業喊話,希望大家幫助這些學生在台大完成學業。另外幾間大學也紛紛響應,希望透過學校的努力,來協助這些宏都拉斯學生完成學業。

按照台灣的處境一下被中國打壓,又被宏都拉斯斷交,理所當然是應該打落水狗,責難這些學生,但是在台灣卻是有一群人,越發得向這些人伸出溫暖的雙手,給出了更高貴的抉擇。就是因為這些有愛心的人,台灣才不會像個唯利是圖的自私國家。面對國家大政,你我這般的小人物或許不足以置喙,但卻可以成為黑暗中的一盞燭光,無關現實狀況如何惡劣,而是取決於我們是否決定要成一個善良的人。

突顯台灣的人性價值

隨著2024年總統大選到來,兩岸的局勢瞬息多變,台灣的邦交國更是危機四伏。我們當然要支持政府,維護台灣的尊嚴,捍衛我們的國格。但是也別問了,選舉越激烈,人性也越容易被扭曲,各陣營也會互相抹黑。

如果台灣人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格調,提升自己的胸襟,只能一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樣直覺的報復,是不能讓台灣成為文明開發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