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已成定局,在即將舉辦總統大選的巴拉圭,已有候選人提出「友中」政策,恐令斷交潮續延燒。學者嚴震生受訪時表示,國家主權需要國際認可,其中邦交國更是不可或缺,呼籲政府應儘可能重啟兩岸溝通管道,維持住邦交關係,不能再落漆了。
台灣自1978年與美國斷交後,邦交國僅存22國,後續李登輝政府時代轉向主動外交的政策,邦交國一度達到30國。但陳水扁政府時期又與哥斯大黎加、馬其頓等國斷交,邦交國降至23國,如在馬英九政府時期僅與甘比亞1國斷交。但到了蔡英文執後,多國接連與台灣斷交,目前僅存13個邦交國。
恐危及台美關係
為什麼我國需要邦交國呢?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嚴震生受訪時回應說,國家的組成除了土地、人民與形式主權等要素之外,獲得國際承認也不可或缺,所以如果台灣邦交國持續減少,台灣宣稱自己擁有主權也難以服眾。
他指出,前總統李登輝曾以元首身分正式訪問美國之後,我國元首都是以「過境」的方式與美國政府會談,如我國失去中南美洲所有的邦交國,我國政府透過出訪邦交國,過境美國的理由也將消失,這意味著斷交不僅牽涉邦交國,還會進一步壓縮與美國的外交空間。
金錢外交比不贏
台灣與宏都拉斯斷交,外交部長吳釗燮26日明確表示,宏國曾向台灣需索高額的金援,並與中國的援助方案進行比價。他暴露細節說,宏國並非要求台灣執行合作計畫,而是直接討錢,包括9千萬美元蓋醫院,3.5億美元蓋水壩,還要分擔該國20億美元的國債,令我方不堪負荷。
如今,繼宏都拉斯之後,台灣與巴拉圭的關係也引發關注,巴拉圭為台灣在南美洲碩果僅存的邦交國,該國將於4月舉辦總統大選。巴拉圭在野黨候選人阿列格雷有意推動與中國的關係,盼該國肉品產業能夠打進中國市場。
拓展經貿才是出路
目前台灣外交困境相當明顯,除了在國際組織飽受中國打壓之外,中國靠著龐大的經貿實力,不斷煽動台灣與友邦之間的關係。但在經濟方面,我國無法與中國比拳頭大,最後只能訴諸守護民主價值的宣言,盼國際認清中國極權政府的真面目。
在中美對峙加深的背景下,各國被迫選邊站,有邦交國選擇台灣斷交同時,也有許多非邦交國選擇向台灣伸出橄欖枝,如美國通過多項友台法案、日本首相案田文雄也延續親台立場,加上捷克眾議院院長艾達莫娃25日率百人訪問台。艾達莫娃更表示,捷克很有興趣加深在晶片、半導體領域的合作。
應與對岸溝通穩邦交
嚴震生指出,台灣想要參加國際組織,大多數都要靠邦交國提案,如果邦交國減少,相對機會也會減少。他強調,儘管美國態度表現的多麼友善,但從沒有提案或表態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若有邦交國在國際組織上提案的話,雖然不一定會通過,至少能向國際社會展示,「台灣仍有心參與國際社會」。
他呼籲,台灣還是需要鄭重看待邦交關係,過去馬英九政府時期時,兩岸曾有「外交休兵期」,僅與一國斷交,意味著兩國在外交空間還是有建立默契的可能性。嚴震生指出,台灣應考慮重啟兩岸的溝通協商管道,建立原有的默契,還是有點機會能維持住友邦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