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議員紛轉戰立委 求權力還是保誠信?

醒報編輯部 2023/03/22 16:36 點閱 3038 次

明年的立委選舉進入熱戰期,各黨的初選已經陸續開始,許多議員都已經表態,要進一步轉戰明年的立委席次,數量之多,讓人乍舌!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雖然對內喊出「不建議現任議員在非艱困選區參選立委」,但是收效甚微,就連賴清德自己所屬的新潮流系,也有不少議員紛紛表態爭取。國民黨內部也是一樣,但是當這麼多議員都表態要參選立委時,難道當初選議員時對選民的承諾都不重要嗎?

議員轉戰立委比例高

在地方選舉層次,的確議員跟立委的選區有可能大範圍重疊,2020年大選時,六都參選立委的97名候選人當中,大概有22%是現任議員。這些議員轉戰立委的,幾乎都是在地的資深議員,擁有現任者優勢。選民也並非一面倒反對議員轉任,像是知名的立委吳思瑤或是張宏陸,都是成功的從議員帶職選上。

問題是今年的比例實在太高了,過去議員參選,很大可能是因為位於艱困選區,在找不到合適參選人的前提下,不得已找當地現任議員來替補上陣。這是權宜之計,而不是順理成章的權力之路。

議員跟立委的職權與服務畢竟是不同的,議員更多是服務地方,立委則是要負起中央立法的工作,除了在地服務更需要襄贊監督中央部會。台灣的選舉當中,議員跟立委的選舉隔兩年,但是算進競選時間,間隔大概只剩下一年。

吃碗內、看碗外

這麼短的時間,為什麼一個候選人,可以從議員層次瞬間決定轉進中央,除非地方上真的發生了中央層級才能解決的大事,但是綜觀國內,完全沒有這樣的事情。那就只能歸咎議員本身的「吃碗內、看碗外」情結了。

為什麼在投身議員前,可以信誓旦旦為民服務,又能在隔一年,瞬間決定轉換方向,就算選區不變,承諾價值也是大打折扣,人無信不立,身為政府公職,我們的確有權利要求政治人物必須做出好的榜樣。

選立委少掉議員席次

議員席次除非是因為判刑,否則議員辭職是不會再補進新人的。也就是說,這一批議員如果選上立委,這個選區就會從原先有議員、立委雙人服務,變成只剩下立委一人。雖然當選者都會信誓旦旦,強調服務不打折,每個人都只有一天24小時,也只有一個腦袋、兩隻手。怎麼可能因為選上立委就突然變成無敵鐵金剛,服務的減少是客觀的事實,不是主觀的態度能夠改變的。

破壞民眾信任

議員轉戰立委,偶一為之,或許可以解釋為特殊狀況。但是如果已經變成風潮,甚至議員變成立委席次的台階,那就違背了與民眾的立約,也破壞了民眾得到議員服務的法定權力。當全國各處都是議員想要轉戰立委,那等於讓選舉期從議員選戰又延伸到立委選完,等於連續兩年都在選舉。

一方面要拚選戰,一方面又要到地方議會監督市政,可想而知,這些身負候選人身份的議員,會選擇哪裡?難道各地民眾,就只能容忍議員更上層樓、為自己謀福利,沒有資格要求得到該有的服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