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正視疫後海外就業熱潮

戴肇洋 2023/03/22 12:00 點閱 3168 次

依據國內人力銀行最新調查顯示,今年應屆畢業學生考慮前往海外求職占比高達九成,創下10年新高,其原因除了疫情解封之外,因受到高薪與發展舞台擴大的「磁性效應」,而提高「外漂」離鄉之意願。

年輕族群「外漂」熱潮

其實,去年12月主計總處公布海外就業統計指出,國內民眾海外就業人數從2019年73.9萬人、2020年50.1萬人,下降至2021年31.9萬人,創下統計以來最低;其中,包括13.6萬人因疫情超過兩年無法返國,其中,被「遷出戶籍」排除於就業統計範圍,並非反映海外工作機會流失,而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似乎與上述人力銀行的調查結果不謀而合。

在此同時,從統計以來的海外就業動向觀察,隨著疫後解封,極有可能再掀海外就業熱潮。由於國內缺乏海外就業民眾所從事的產業、位階、薪資及期間等統計數據,使得我們在判斷上極易存在正、負面兩種截然不同解讀,不論何者較為接近事實,其背後意義卻又值得加以反思。

從正面的解讀認為,隨著台灣企業規模擴張不斷朝向全球佈局,無疑需要各類專業人才前往協助拓展,讓民眾尤其許多年輕族群意願離開「舒適」生活,接受外派前往海外拚搏挑戰,進而藉此追求人生美好夢想,其背後意義是反映台灣「經濟力量」的延伸。

高等教育脫離產業結構

相對從負面的解讀則是認為,過去20餘年以來,國內高等教育盲目擴張,加上未能與時俱進配合「產業結構」轉型,造成許多年輕族群「學非所用」,在薪資水準偏低下,被迫離鄉背井前往海外尋覓較適合的工作,甚至形成所謂「台勞」,儼然是人生過程另一型態的「悲哀」。

不論正、負面看法,其實應該共存其中。不過,我們更加關心的是,撇開海外就業是「被迫」出走、尋覓「糊口」工作,抑或是歡喜出走、懷抱世界迎向挑戰不談,若從國家長期發展來看,海外就業人數大增,並非值得欣喜。亦即國家投資所培養的中、高階人力奉獻他國,甚至可能協助創造明日競爭對手,對國家而言難稱好事。

長期影響消費動能

再者,若以70萬人前往海外就業,代表70萬人將不再於國內消費,若攜家帶眷1-2人前往,則概估國內消費動能至少減少150-200萬人,國內消費占GDP之比重高達6成,消費人口減少1成左右,此對經濟來說更是帶來影響。

誠如之前星國官員曾經公開指出,台灣平均薪資成長停滯,近年以來讓優秀聰明的人才不斷外移,希望星國不能重蹈覆轍。此意味著,如果台灣朝野政黨持續內耗、對立,導致投資難振、經濟低增,即使尚未淪為「台勞輸出」程度,其實「正在上路」之途,若不醒悟,遲早勢必「到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