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役監是否要廢? 學者專家意見不一

呂翔禾 2022/12/14 14:10 點閱 15106 次
對於《外役監條例》要修要廢,學者專家意見仍不一致。(影片截圖)
對於《外役監條例》要修要廢,學者專家意見仍不一致。(影片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外役監這幾年來感覺像為特定人士開的後門,不如廢除!」獄政工促會常務監事林文蔚14日於立院公聽會直言,法務部希望受刑人透過外役監回歸社會,但進去的大多都是白領犯罪,感覺是包庇權貴所用;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吳景欽直言不用外役監,但中正大學教授許華孚認為還是要,但可增加電子腳鐐增加監控。

由於8月爆發的台南殺警案,嫌犯是由花蓮的「明德外役監」逃出,法務部因此提出《外役監條例》修正草案送交立院,加嚴外役監限制。立院則於14日舉行修法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

外役監淪特權使用

獄政工作權益促進會常務監事林文蔚持反對意見說,如果條件再加嚴,如組織犯罪、強盜、10年以上重罪都不能申請外役監的話,形同給少數經濟犯罪大開後門,雖然矯正署說會有外部遴選委員審查資格,但他作為基層人員的經驗來看,「很多都是靠關係進來的」,他們也不用做外役監的勞務,那外役監的機制有何必要?

他說,外役監本身設計缺乏社會溝通,如果不打算廢掉,矯正署也需要蒐集外役監服刑的資料,以及受刑人回歸社會的狀況,以降低社會疑慮。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吳景欽也說,法務部看來不清楚外役監的「定位」,是要獎勵犯罪,還是要協助重返社會?若要協助重返社會的話,就不應該縮小外役監門檻。

可考慮廢除

吳景欽分析,如果申請外役監的門檻縮小,反而會增強社會「進入外役監要靠關係」的疑慮,矯正署說有外部委員一起評選,但這些委員也是矯正署挑的,難確保獨立性。他說,《監獄行刑法》已經有規定出外工作、探親的規定,其實《外役監條例》的必要性不高,若還要保留也要確定其法律定位。

前立法院法制局局長羅傳賢認為,外役監10年間脫逃49人,其中45人是返家時脫逃,因此現行規定有檢討必要。他指出,返家探親的規定其實並不公平,有員警讓聽話犯人假日探親曾被刑法縱囚罪起訴,但外役監卻可在無監視下返家一個月,他建議取消探親規定,並增加遴選委員的諮商師、身心科醫生的人員比例。

電子腳鐐加強監控

羅傳賢說,法律的離島條例、原住民條例,是為了保障弱勢,但進外役監者大多白領、經濟犯罪,不用再立法過度保護。但對此,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許華孚認為,適當的中介機構來協助犯人回歸社會很重要,不能因為偶發事件就忽略犯人矯正的重要性。

他認為《外役監條例》還是要保留,但修法不要疊床架屋,例如《外役監條例》第18條部分修正與《監獄行刑法》第17條就有重複,建議刪除。另外,美國、德國會在緩刑、假釋、居家監禁時加裝電子腳鐐,他建議外役監也要加裝,並增加心理師輔導機制,可監控犯人並協助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