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核融合技術首次有淨產出,打造「小太陽」有望!美國能源署13日表示,核融合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達成了「能量淨增益」(net energy gain),更是首度核融合實驗的能量產出大於消耗。但學者指出,距離達成商業規模還有一段距離,要想方法來降低產生能量的成本。
能量產出大於消耗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能源署13日表示,美國科學家在核融合技術發展上取得重大的突破,能量的產出大於消耗,未來有望提供無限的乾淨能源。
相關研究人員表示,該次核融合實驗僅使用2.1百萬焦耳(MJ)就成功釋放了2.5百萬焦耳(MJ)的能量,相當於產生了120%的淨能源增益,成為追求「零碳能源」的重要一步。
當兩個或更多原子融合成一個更大的原子時,就會發生核融合,也是太陽產生光與熱的方式,科學家數十年都在嘗試於地球重現一顆「小型的太陽」,因為核融合原料取自海水,且不會產生溫室氣體與長時間都帶有放射性的核廢料。
核融合還有挑戰
《CNN》報導,此次美國實驗室是將內含氫燃料的顆粒,發射到有將近200束雷射的設備中,並引爆顆粒的外殼,以每秒50次的速度產生爆炸,一旦爆炸能均勻傳遞震波,就能壓縮位於核心的氫燃料,形成核融合反應。
另外一種常見的核融合方式就是透過電磁場,將帶有正電的原子核持續封閉於環狀反應爐中心,不斷壓縮,直到發生核融合反應。去年,在牛津大學的科學家成功花費大量資源,用此方式產出破紀錄的能量,但僅持續5秒的時間。
劍橋大學核融合專家羅斯托表示,目前全球科學家都在積極拓展核融合的研究,並致力於降低發電成本,才能達成商業規模的發電。
他強調,雖然本次實驗有能量的淨產出,但尚無法達成電廠的規模,「核融合技術仍有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