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日日新 學者:健保預算跟不上

簡嘉佑 2022/12/05 14:23 點閱 10248 次
政府單位5日於公聽會表示,健保給付會評估新興療法、結合民間業者的保險,讓患者都能使用到新醫療方式。(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政府單位5日於公聽會表示,健保給付會評估新興療法、結合民間業者的保險,讓患者都能使用到新醫療方式。(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新興醫療日新月異,衛福部代表5日於公聽會表示,健保給付都會評估新興療法、結合民間業者的保險,讓患者都能使用到新醫療方式。台灣社會醫療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卻表示,新醫療科技每年財務負擔層層疊加,健保都給付不足。立法委員洪申翰呼籲,健保更應強化分級醫療,優化醫療資源的應用。

新療法入健保?

面對人口老化及疾病型態多元化的狀況,新興醫療科技與藥物推陳出新,價格也日漸升高。對此,健保已推動「醫療科技評估」(HTA)會評估新興療法的效益,增修支付標準,並納入健保給付,且已建置「病友意見分享平台」,使病人共同參與健保給付的決策。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目前國內已有多家產、壽險公司在銷售涵蓋「癌症新藥、新療法」或「重大傷病」的保險,以填補全民健保未能給付的醫療費用缺口。他表示,為了推動業者開發符合高額新型醫療商品的保險,金管會會建立此類保險的資料,裨益保險業者開發相關保險商品。

新藥預算不足

「每年編新藥的預算是不夠的,」朱益宏指出,新醫療科技對健保總額影響相當大,以新藥為例來說,106年引進42項的新藥,這些藥物到了111年就造成42億的高昂成本,但同年健保在新藥範圍,卻僅提供25億的預算。

他表示,這些健保無法承擔的成本,都是由第一線的醫療體系負擔。朱益宏強調,政府引進新醫療科技後,對醫療體系造成遞延性的財務衝擊,影響甚鉅,「政府應當負擔起財務責任,而非把負擔都丟到醫療體系上」。

分級醫療促效率

立法委員洪申翰表示,台灣健保支出GDP占比相對國際來得低,更是低於開發中國家,許多醫療體系需要靠著停車場、美食街等業外服務收入,才得以支撐財務。他呼籲,應減少民眾對大醫院迷思,鞏固與地方基層醫療體系的關係,以分級醫療的方式,來強化醫療資源的應用。

陽交大公衛衛生碩士學程教授李玉春表示,提高醫療保健支出不等於國民健康的提升,更應重視經費使用的方式。她指出,「錢要用在刀口上」,如政府應研究「低效醫療」的狀況,並提出相關報告;加強基層醫療與社區醫院的醫療品質,落實「同病同酬」的制度,並強化地方醫療體性對慢性病的著墨。

對上述意見,衛福部長薛瑞元回應說,「健保確實到了需要檢討的時候」,目前有「部分負擔」、「費率」、「修法」三大方向,如增加健保總額等提議,都涉及修法的問題。他指出,衛福部立場是行政機關沒有預設立場,只要社會有共識都能夠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