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常有驚人之語,民眾未必都認同,但他最近說「選舉已經變成職業」,卻是值得深思。選舉不需要激情,不要激化對立,平常心看待,才是國家之福。
選舉職業化的省思
成熟的民主國家,選民普遍對政治都很冷感,許多國家為了提醒人民投票,多半實施不在籍或網路電子投票,甚至以不投票就要罰錢的方式,提醒選民投票,但是絕大多數選民,常是到了投票當天,還搞不清楚代表政黨的候選人是誰,只是為了不想被罰錢,才趕去投下那一張「糊塗票」。
不論民主或專制國家都一樣,政治人物將權力的欲望,包裹在美麗的糖衣之內,吸引選民支持。台灣何曾例外?今年3月,18歲公民權修憲案立法院通過,拚年底複決綁大選,效率奇高,只是突顯政治人物期待年輕人的選票,但是在推動政務時,卻因為擔心影響選票,以致延宕改革。
勞保基金不改革!
勞保基金改革就是一例,牽涉到1千多萬被保險人的權益,政府明知2028年勞保基金就將破產,卻擔心影響選,遲不推動改革,任令勞保基金虧損快速惡化,潛藏負債逾10兆元,每年由國庫撥補,已嚴重影響次世代勞工的權益,「選舉職業化」的思考,確實值得憂慮。
最近李遠哲談到跟蔡英文提及2050零碳排問題時,蔡答覆「我總統只幹到2024年」。恐怕又是「選舉職業化」的思考模式,為了長期反核的立場,忽視當前全球能源危機,以及環保要求,世界各國紛紛接受新一代核電,台灣98%能源依賴進口,執政者難道不能重新考慮國家長期發展的需要嗎?
現在台灣將公民權調降到18歲,本已不足為奇,奧地利、蘇格蘭、阿根廷、巴西,都將投票權降到16歲,印尼、希臘17歲,如果以選票為考量,俟得到18歲年輕人選票之後,難道又要將公民權調降到16歲,以擴大年輕人選票來源。凡事考慮選票,國家能正常發展嗎?
選舉不應激化對立
黨政軍退出媒體,本來是全民共識,但是談到選舉,又惹出諸多質疑,反對黨認為執政黨利用政府標案及國營事業公關宣傳預算,豢養網軍側翼,以及收買媒體,而且在立法院一再質詢,難道政府除了「一切合法」的說詞之外,不能夠避嫌,以樹立良好的民主憲政典範,贏得全民尊重嗎?
月底的9合1選舉,「選舉職業化」又出籠,揭瘡疤、抹黑、各黨派打擊對手,無所不用其極,連無關選舉的資策會、農委會、竹科管理局、衞福部,都被迫配合選舉需要,作無謂的回應,公務員何其無奈,又如何維持「行政中立」呢?
意識對立值得醒思
選舉是民主政治重要的一環,但是在台灣「職業化」發展之後,政治人物一切以贏得選舉為「職業」考量,並無必要,政黨適時輪替,是民主政治常態,對國家長期發展應有幫助,但是如果激化成意識型態的對立,對國家究竟是福還是禍?恐怕值得全民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