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加強極端氣候的適應力!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2/11/09 11:05 點閱 3002 次

@汪中和 (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
全球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變化正在對地球環境和人類生存帶來嚴峻的威脅,聯合國氣候評估報告一再指出,地表均溫每升高0.1度,風險就會加劇。

即便全世界開始認真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在本世紀結束前,全球升溫的趨勢仍不會停止,今後極端氣候變化的衝擊只會愈演愈烈,因此我們必須立刻加強極端天氣衝擊的適應力。

地球像患了癌症

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的「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未來10年的全球十大風險排名裡,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就有5項。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也在11月4日發布報告,顯示嚴重的氣候災害對人類來說,就像患了癌症一樣致命。

因此,各國除了積極轉型整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路徑,還應該努力進行減災的工作,以適應未來的極端氣候環境,減少可能的損害。

適應行動太少也太慢

然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1月3日發佈的《2022年適應差距報告》卻發現,雖然全球8成的國家都至少擁有一項國家級的適應規劃方案,但是並沒有相對應的財務支持,以及可以追蹤管理的量化目標,能夠將調適計畫落實為具體的行動。

總結來說,絕大多數的國家,只有書面的承諾,但是缺乏執行的資金與動能,因此推動的步調非常遲緩。報告指出,如果適應規劃方案的行動與資金不做巨大的調升,最終調適計畫的目標根本趕不上加速發生的氣候風險。

窮國首當其衝

該報告特別強調,除了富國對內部的支援不夠,對外幫助窮國的適應氣候風險資金也遠遠不足。

例如,2020年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國際適應資金只有290億美元,比預估需求量低了5~10倍;到2030年,預估每年的適應行動需要1600~3400億美元,到2050年更高達3150~5650億美元,現在不加速提高援助,資金的差距還會繼續擴大,窮國更是首當其衝。

適應與減碳雙管齊下

環境規劃署呼籲,在全球因應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因為適應與減碳具有內在的密切相關性,必須兩者同時並重。若在規劃、融資和實施階段的起頭階段,就同時考慮到適應與減碳,不僅可以增強二者協同效益的機會,還可以降低潛在的衝突;例如推動再生能源與土地利用、糧食安全之間的權衡取捨。

更重要的,一些基於自然的適應解決方案,例如種植和保育紅樹林、保護鹽沼、濕地、泥炭地等,不單可以提升生態環境的防災功能,還可達到促進減碳的雙贏功效。

臺灣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已在立法院審議中,鑒於聯合國報告的警訊,我們不但要藉此機會提升氣候危機意識,強化跨部會的協調機制,更要健全財政的投資與基礎建設,加大適應氣候災害的軔性,保障國家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