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少子化、高齡化,預估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即有1位65歲退休老人,但是去年缺工24.8萬人,且即將實施一年期義務役,人力缺口將更嚴重,如何規劃勞動人力,並妥善安排老人退休安養,對政府的治理能力是一大考驗。
缺工空前嚴重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在亞洲國家僅次於日本,戰後嬰兒潮人口紅利到2028年全部結束,高齡且少子化快速惡化。首先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台灣勞動力不足,職缺多達24%,求職者僅增1%,科技業、餐飲業、營造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航空業...。無業不缺工,嚴重影響生產及經濟發展。
矛盾的是,台灣現在訂65歲為退休年齡,勞保老年給付準備嚴重缺乏,勞保基金預估2028年即將破產,基金管理績效不彰,虧損累累,破產日期只會提前,不會延後。其實目前6大社保基金財務都很糟糕,潛藏負債高達18兆1207億元,未來如何支付各行各業的退休年金,大有疑問。政府再不改革,未來台灣將充斥「下流老人」。
應考慮延長退休年齡
美國泛美退休研究中心調查顯示,超過半數達54%受訪者,預測自己65歲以後才會退休,或是根本不退休,或從正職退休後,還會從事兼職工作,只要體力能夠負荷,願意再重返職場工作。美國社會安全局研究也指出,各職場延退狀況越來越普遍,預計1960年以後出生的民眾,完全退休年齡將為67歲。
世界許多國家都在考慮延退的問題,荷蘭目前退休年齡訂在67歲,法國、西班牙、波蘭都計劃將退休年齡訂在67歲。日本70歲、80歲仍在工作者比比皆是。台灣社會過去認為年長還要工作,很「勞碌命」、很「悲哀」,但是現實狀況是否要重新思考,如果健康許可,工作能夠負荷,延退未嘗不可,政府考慮過高齡化社會問題嗎?
「下流老人」問題多
內政部統計,台灣90歲以上有13萬6238人,其子女多半在65歲以上,老人養老人,「下流老人問題」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更加惡化,如何解決人力不足,以及「老窮危機」矛盾現象,政府應儘速全面規劃解決,不容延宕,坐令情勢惡化。
平心而論,現在勞保退给付平均不到2萬元,國民年金更僅有數千元,當前物價飛漲,連三餐都困難,遑論可能生病住院醫療需求,退休老人的財務壓力,可以想像。問題是勞保基金到2028年就將破產,屆時連這種最低的給付條件,都無法維持,政府究竟打算怎麼解決,迄今沒有改革計劃,坐令情勢惡化。
長照應商業化經營
退休老人的長照也是大問題,政府不宜再編列龐大預算支應費用,應積極規劃長照產業化,或透過商業保險,規劃導入長照商業模式,讓長照透過商業保險老年給付,生生不息運作,既能保障老人生活,也創造更大的商機。
台灣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國家將實施一年期兵役,將使勞動力不足更加惡化,至於社會保險資金運用無效率,財務危機嚴峻,究竟該如何改革,政府不能再視而不見,坐令情勢惡化,造成國安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