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微言〉台海危機牽動「去台化」經濟前景難料

何策 2022/10/24 12:40 點閱 3175 次

台海危機 ,國際經濟金融 動盪,台灣9月外銷訂單金額609.3億美元,年減3.1%,中國大陸單月對台下單金額大減44億美元,年減27.9%,各國擔心區域衝突風險,紛紛祭出供應鏈「去台化」,嚴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政府應正視解決。

中共推「去台化」

台海戰爭風險已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對台灣經濟造成相當大的風險,美中科技貿易戰,美國厲行「去中化」,加強推動生產回美國政策,中國大陸感受嚴重威脅,也極力推動「去美化」,近年又覺得台灣政經環境太過傾美,不可靠,大力推動「去台化」,對於半導體等科技產業積極扶植內地產業,逐步替代台灣。

立訊收購緯創昆山廠、藍思吃下可成泰州廠近4成的股權,都是中國大陸扶植民族產業、強化紅色供應鏈的典型案例,其中官方大手筆注資中芯深圳廠,引發聯電中國紅利是否繼續疑雲,都是「去台化」的典型案例。

中國大陸「去台化」,當然有一定的戰略及經濟考量,陸官媒「寧南山」撰文批判,台灣政府極端依靠美國,甚至成為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戰武器,例如半導體產業,或未來延伸到AI或高速運算等層面,透過台灣對中國大陸實施科技戰,斬斷供應鏈,將使中國科技產業受創嚴重。

兩岸貿易大失衡

「寧南山」指出,如果兩岸開戰,台灣供應鏈中斷,陸企生產必然重創,同時兩岸貿易熱絡,為台灣帶來龐大經貿利益,但是並未為兩岸創造更佳的友誼。

2021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額高達2499.79億美元,年成長率24.7%,台灣自中國大陸進口總額783.64億美元,年成長率30.4%,台灣享有1716億美元順差,較前一年度大増311億美元。但是美國最近利用台灣半導體產業,對中發起科技戰,重創陸企,這些都是引起中國大陸不滿,推動「去台化」的背景。

今年9月台灣自中國(含香港)訂單較去年同期蒸發逾44億美元,年減27.9%,創近13年半來,最大減幅。糟糕的是除了「去台化」之外,中國大陸持續清零,加上美中貿易戰,台灣高階晶片成為武器,又增加一大不確定因素,不利台灣經濟發展,預計連台積電都將受到影響,時間會拖多久,無人能料。

「去台化」重傷經濟

「去台化」不僅發生在台積電,最近商業週刊調查發現,逾4成上市櫃公司,10多類主要出口產業,面對經濟情勢的嚴峻,憂心忡忡,美、中、歐三大經濟體同時衰退,導致訂單如斷崖式減少,預計至少衝擊到明年中旬。國際貨幣基金已調降明年台灣GDP預測值,從原本的2.9%,下修為2.8%。

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各國擔心地緣政治風險,影響供應鏈的穩定性,「去台化」竟然成為全球重要產業共同的語言,尤其俄烏戰爭爆發,重創世界經濟,國際重要企業紛紛詢問台灣企業,萬一台海爆發戰爭,供應鏈斷鏈無法生產怎麼辦?與其冒著不可預測的大風險,還不如先「去台化」,預作轉單準備比較安全。

美國也推「去台化」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商務部長雷蒙多、財政部長葉倫,不止一次公開表示,晶片依靠台灣太危險,因此大規模補助晶片回美國生產,極力推動將高階晶片「去台化」,以保障美國利益。

「去台化」風暴不容低估,已衝擊台灣4成企業,又有近5成不得不規劃佈局海外,使得好不容易因為中美科技貿易衝突,創造台商回流的經濟紅利,現在又要面臨台商出走的大挑戰。

面對「去台化」風潮,政府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應該是緩和兩岸對立,避免兵凶戰危氣氛,讓國際不再感覺台海是全球最大的火藥庫,能夠安心來台灣投資,並將台企視為重要且安全的貿易夥伴,不再「去台化」,同時應積極輔導產業升級,分散市場,加速內需產業發展,以降低貿易風險,維持經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