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鳥瞰》全球「去美元化」 台灣如何因應?

李沃牆 2022/10/23 13:59 點閱 4521 次

詩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歷史上沒有永遠的強國,也沒有永遠強勢的貨幣。然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作亂,雞犬不寧」。美國自十九世紀GDP超越英國,進而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稱霸世界。
有論者謂,美國是世界的巨人,即是皇帝,也是海盜,一點都沒錯。尤其,1913年成立的聯準會(Fed)無疑是金融海嘯與金融危機的「trouble maker」。

美國經濟不好時,就來個QE印美鈔,熱錢流向新興市場,股市等資產價格順勢飆漲,泡沫愈吹愈大。當通膨升溫,旋即升升不息,收回巨額資金,結果美元太強了,不僅全球股市紛紛墜入熊市(Bear Market),美元飆升更拉高進口成本和通膨,迫使各國不得不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經濟則跟著陪葬。

「去美元化」已漸萌芽

美國將它的貨幣─美元變成一項強大的外交政策工具,更是一項威力極大的「金融武器」。美國的霸道,美元的霸權,向來是予取予求,呼風喚雨,以鄰為壑,使參與國際互動的國家都在實質上處於美國的法律管轄中,從而引發極大的不滿和怨恨。因而,「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逐漸醞釀並形成一股新勢力。
它是對美元霸權說「不」的策略,如當人民幣匯率調整時,不再以美元為標竿,進而降低美元對人民幣的影響。

中國虎視眈眈

由於「美中冷戰」早已形成,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中國大陸的「去美元化」如火如荼,包括,一、除了人民國際化進程外,2015年由人行推出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也不斷壯大中,目前已覆蓋了全球178個國家,其背後動機不外乎想取代由美國主導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

二、中國人行下屬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指數的編製係按國際貿易得出的權重來衡量人民幣兌不同種貨幣的表現。美元權重由最初的26.4%逐漸被調降至19.88%、歐元權重為18.45%、日圓權重為10.76%。美元權重被調降,無非是一種「去美元化」的具體實踐。
三、數位人民幣(e-CNY)若推行成功,的確有機會成為國際貿易媒介的新選項,甚至動搖美國的長臂管轄權及美元霸權的地位。

俄加速「去美元化」

俄羅斯於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呼籲將俄國逐出SWIFT的聲音即甚囂塵上。然而,當時的俄羅斯銀行(Bank of Russia)隨即研發SPFS結算系統,以取代SWIFT。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受到美國嚴厲的經濟及金融制裁,被踢出美元體系外,懷恨在心,因而更致力於「去美元化」舉措。

如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布,把對中國大陸的天然氣出口付款方式從歐元和美元改為盧布和人民幣。近期,人民幣兌盧布交易量曾一度超越美元,躍居交易規模第一最大外幣,可見一斑。

此外,由中國大陸和俄羅斯領導的上海合作組織(SCO)於今年9月中旬在中亞舉行峰會,同意逐步擴大二國貨幣在相互結算份額當中的比例,以推進「去美元化」進程。

歐洲大國招兵買馬

1999年歐元問世曾給美元帶來極大的威脅,奈何歐盟分崩離析,功虧一簣。雖然如此,但歐元仍是緊跟美元之後的全球第二大貨幣,穩居二哥地位。除了中國大陸及俄羅斯外,德、法、英等三大歐洲強國亦於2019年初成立了一個「貿易往來支持工具」(INSTEX)機制,表面上是協助歐洲企業繞過美國的制裁與伊朗進行交易,背後卻是「去美元化」行動。除此,德法英也發表聯合聲明,歡迎比利時、丹麥、芬蘭、挪威、荷蘭和瑞典加入該結算機制的決定,擴大其使用範圍的意圖明顯。

我應速調整策略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歷史上任何一個最強貨幣大概都僅稱霸80至100 年,美元已雄霸全球近80年,末日愈來愈近。台灣係一小型開放經濟體,無貨幣話語權。鑑於中美二強加速經濟及金融脫鉤,台灣與美中均有相當緊密的貿易依存關係,面對這股「去美元化」趨勢,該何去何從?

筆者以為,一、美元目前仍是世界最強貨幣,也是各國外匯儲備中占比最大的貨幣;央行除了繼續持有美元資產外,也應動態調整外匯存底貨幣資產配置權重,逐步增持歐元及人民幣等。

二、中國大陸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國,一旦全面採數位人民幣(e-CNY),則台商的金流將容易被大陸政府所監管掌握,對營運及資金流動恐產生不小的影響及限制,應及早思考因應策略。

三、政府前當的「親美遠中」政策,應調整為「美中平衡」,即與二強間維持均衡的政經關係,未來才能進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