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新制惹議 長照、醫療恐難兩全

簡嘉佑 2022/10/17 17:23 點閱 9275 次
立法委員吳玉琴與眾多醫師、個管師17日於公聽會檢討衛福部的失智症個案管理新制。(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立法委員吳玉琴與眾多醫師、個管師17日於公聽會檢討衛福部的失智症個案管理新制。(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2050年失智症人數將飄升到80萬,衛福部祭出新制,卻引發爭議。立委吳玉琴17日邀及各界人士召開公聽會,醫師楊淵韓指出,衛福部新制為了擴大失智照護的範圍,反而犧牲許多失智家庭現有的資源。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祕書長陳筠靜則呼籲,政府應做好強化專業、資源銜接的配套措施,再讓新制上路。

衛福部日前公告啟動「失智個管新制」,從明年起,2到8級失智者完全歸由「長照A單位」負責,意味著失智症患者一旦使用長照服務(居家、日照、輔具、交通、喘息等),將不能同時獲得失智共照中心的服務(如照顧指導、就醫輔導、失智相關諮詢)。新法上路後,台灣超過31萬名失智家庭可用的照顧資源受到限縮,權益將大受影響。

預計80萬失智症病患

目前台灣有超過31萬名失智人口,預計到了2050年人數將快速增加到80萬人。失智症除了造成患者生活能力持續退化,照顧家庭也面臨複雜的照顧困境,亟需醫療、照護與社會資源等多方面的專業支持。

但專家指出,失智家庭在使用長照服務後,仍有持續性諮詢及服務的需求,新制卻與失智症實際需求背道而馳。陳筠靜就表示,失智者困境與需求逐漸增大,反而被限縮資源,其中「照顧失智者更需要特殊的專業」,診斷後的支持性資源相當重要,如大半數失智家庭都需要長照人員提供的照護建議與協助。

醫療資源與長照斷軌

對此,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建芳回應,失智症個管的新制度會針對收案對象進行分工,以強化失智症照護的資源分配,而有約4成的長照中心也有提供共照服務,加上對「長照A單位」的工作人員專業需求比較高,目標於2025年讓7成的失智症人口獲得診斷與服務。

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楊淵韓說,大概6成失智患者對藥物治療沒有效果,但沒效的原因可能是癲癇等其他病因,需要臨床醫師的診斷與判斷,且濃度高低、藥物反應也需要醫師診斷追蹤,但如果只丟給A長照單位的個管,只會徒增長他們的壓力,強調「面對失智患者無法單單只靠長照」。

第一線的個案管理師陳淑玲也表示,新制上路,但因為長照個管不是醫療體系的一員,導致在醫療體系與失智照護資源銜接上有所落差,如取得病歷、身體狀況都有困難,直批「個案管理師的工作範圍、工作量都需要配套措施,而不是直接把燙手山芋丟到(A長照單位)個管師手上」。

銜接資源不漏接

陳筠靜呼籲,「政府應充實對失智照護的教育訓練」,長照A單位的工作人員需要更高的專業,應比照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的培訓需求。她表示,並應針對部分有照顧困難、高需求的個案,應採取「長照A單位」與「失智共照中心」共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