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全球景氣歷經多年榮景,終究敵不過循環的命運,由光明的繁榮大道,駛進衰退幽暗隧道。而釀成這波經濟成長熄火的導火線,無非就是「通膨怪獸」的突擊。
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GDP連2季萎縮,分別為負1.6%及負0.9%,已符合一般經濟衰退的定義。尤有進者,聯準會(Fed)採取激進的升息循環以壓制猛烈的通膨,恐讓經濟硬著陸的機率升高。2021年的美國GDP總量約為22.9兆美元,約占全球經濟的24%,故其對全球各國的經濟衝擊不容小覷。
美中兩強皆走下坡
老大哥經濟表現令人搖頭,身為全球二哥的中國大陸經濟表現自然也愁眉不展。由於採取「清零政策」,加上美國升息、限電、房地產不景氣、企業及家庭債務不斷上升等內外因素交迫影響下,令製造業、房市等陷入低迷,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中國大陸第1季的經濟成長率為4.8%,但第2季的成長率僅0.4%,遠低於市場預期,更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最低的一季;而前2季平均2.6%,全年經濟成長落在3%至4%之間,亦低於5.5%的官方目標。2021年的中國大陸GDP總量約為17.7兆美元,占全球經濟的18.6%,對全球各國的經濟影響舉足輕重。
台灣難以置之度外
中國大陸及美國均是台灣重要的貿易夥伴,彼此間的經濟連動性相當高,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台灣在上半年的經濟表現尚屬強勁,但下半年的數據顯示,經濟已有走弱跡象。如國發會公布的8月景氣燈號,連續第6個月呈現綠燈。值得注意的警訊是,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不僅續8個月衰退,更創下近2年新低。
此外,受全球高通膨、升息循環下的貨幣緊縮,加上中美二國景氣降溫,終端消費性產品的需求停滯不前,供應鏈庫存調整的壓力愈來愈沉重。中華經濟研究院公布的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4.9%,已連續3個月緊縮,領先反應景氣動態的「新增訂單」指數接連5個月緊縮。
再者,台灣9月出口值為375.3億美元,年減5.3%,結束連續26個月正成長,預期未來3個月難有驚喜。台灣出口對GDP成長的貢獻逾65%,出口引擎一旦熄火,經濟成長不容樂觀。
對此,主計總處也只得下調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76%。
秋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
美元強升,新台幣貶值,助長輸入性通膨壓力。台灣9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75%,較前月升高,連續14個月超過2%通膨警戒線。另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12.82%,依然位處山頂。
8月失業率為3.79%,為近10個月新高,除了季節性因素外,受經濟影響難辭其咎。至於無薪假人數、廠商家數也是有增無減。物價及失業率上升,加總後的「痛苦指數」越來越高,讓百姓愈來愈痛苦。
月底吃土族
根據yes123求職網「勞工抗通膨與斜槓族脫貧調查」顯示,僅有一成三靠目前薪水可以應付生活所有支出;四成六是每月薪水幾乎快花光,甚至透支的「月底吃土族」。百姓苦,不少企業也苦。
美商鄧白氏發布「2022年Q3台灣企業樂觀指數報告」指出,2022年台灣第3季的企業樂觀指數較上一季下降18.8%,為7個季度以來最低,顯示不少企業對未來景氣看法保守,也沒有信心。
企業獲利不好,銀行業首當其衝,今年前8月金融三業稅前盈餘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三成。其他受景氣循環影響的產業莫不叫苦連天,哀鴻遍野。
世事如棋
有道是,「人生實難,大道多歧,世事如棋,景氣多變」。景氣寒冬山雨欲來,除了勒緊褲帶,縮衣節食外。政府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如何衡酌,至關重要。持平而論,央行升息勢在必行,但要升幾碼才不致讓經濟陷入衰退,著實兩難。
在合理的舉債上限及預算下,是否再發消費券刺激消費動能?又該如何適度擴大財政支出,甚至減稅降費,對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紓困,皆應慎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