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國境開放後 振興經濟才要開始

蔡孟峰 2022/10/06 13:55 點閱 2542 次

10月5日確診人數上升至5萬4千餘人,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仍然強調邊境解封、「0+7」政策仍會在13日依原訂時程實施,但仍不考慮口罩解封,面對即將有大批原國家已經不強制戴口罩的國際觀光商務旅客入境,對振興台灣觀光經濟仍然還是多有設限。

旅宿業待恢復元氣

疫情將近三年以來,轉型為防疫旅館的旅宿業,全台灣約有2萬4千多家,許多都以裁減人事或減薪來因應,如今也將隨邊境解封回歸正常經營,交通部每房補貼5千元,但要接待國際旅客之前,還要先經過徹底清消、設備汰換以及重新招聘員工的過程,對業者又是一大負擔。

股市今年1月加權指數最高上升到1萬8千多點,但邊境尚未解封前,10月3日下滑到1萬3千多點,跌勢震盪相當明顯,是投資人對未來國內經濟情勢信心不足,匯市行情,台幣在3個月內持續貶值3元左右,對外是美元外資外移,對內是國內物價上漲趨勢明顯,將可能造成通膨的現象。

政府應加強輔導

政府紓困振興斥資特別預算8,400億元經費,但疫情衝擊許多內需產業,產業和勞工能夠獲得的紓困貸款和補助,也僅是杯水車薪,過去的振興方案都只是曇花一現,如今大都引頸期盼邊境解封以後,產業能夠看到復甦的曙光,被減薪或失業的勞工能重新獲得工作機會。

台灣13日邊境解封,在國際間的腳步已經慢了許多,但是在變種病毒仍然在全球肆虐之際,台灣要振興經濟仍然應該以防禦疫情擴大為優先考量,財經部門應該制定對各項產業的輔導措施,解決勞工市場勞動力短缺現象,解決通膨問題等策略多管齊下。

疫情改變了民眾在消費、用餐和社交上的習慣,應趁機改變「e化」經濟轉型模式,提供產業獎勵性補助、讓原先已經消退的對內投資再起生機。

勞動力短缺方面,建議比照2009年全球經融海嘯時,給予企業商家晉用人才津貼,鼓勵企業補足疫情前的勞工人數,以及平穩物價,凍漲民生用的油電瓦斯,降低營業稅等稅務,讓大家都能有感再奮起,才能逐步恢復往日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