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風骨的堅持 媒體、政府應共同守護

知秋 2022/10/04 18:02 點閱 2654 次

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剛剛落幕,鏡電視一舉拿下了短影片首獎、優勝獎還有長影片人氣獎,得獎的記者在致詞時,原本該是歡天喜度,但上台講著講著卻一度哽咽,還希望外界不要戴著有色眼鏡來看鏡電視同仁的努力。

原來是,外界近來對於鏡電視跟府院的複雜關係有許多批評。尤其在董事長頻繁更替的狀態下,不同派系的股東交相指責,曝露出許多內部金流與治理的疑點,讓外界對鏡電視員工有了更多不解。

昨是今非的遺憾

鏡週刊社長、鏡電視創辦人裴偉錄音檔的流出,讓外界的批評雪上加霜。這段錄音中,裴偉不斷提到行政院長蘇貞昌、總統蔡英文,還用「總統旨意」來形容核照的過程。雖然他現在強調這一切都是為了安撫股東,但是電視新聞台所該有的公正客觀,與政治保持距離的倫理要求,已經全部都被破壞了。

裴偉是壹傳媒系統出身,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當初在台灣辦媒體時,念茲在茲就是跟黨政軍商保持距離。他自己也是切實執行,以致當年的壹傳媒,不管是報紙、周刊還是電視,都抱持有過必報、不分黨派的立場。

如今,裴偉作為實際的掌舵者,在他近來的新作中,也不斷強調自己當初如何為了捍衛記者作品的出版,如何躲避各方壓力,只為了讓新聞呈現真實。以昔日種種對比今日的裴偉行徑,難免讓人有昨是今非的遺憾。

媒體人的誠信

或許有人會覺得,近來外界對於鏡電視的批評未免太過。畢竟裴偉已經強調,這些對話都只是為了讓股東安心的掩飾之詞。問題是媒體人的誠信,就是建立在媒體人所吐出的每個字跟每句話中。

媒體有保護新聞來源的職責,甚至不惜為了保護消息來源,甘願坐牢或付出罰款。因此媒體的公信力,就是媒體記者自己,記者的公信力就代表了新聞的公信度,因為他後面的來源往往沒有人知道。

承受不可承受之重

如今裴偉卻把媒體跟府院的關係描繪得如此生動,甚至不惜強調府院對鏡電視的偏心關愛,還能對主管機關NCC下指導棋。如果這是吹牛,那就是對現場股東的欺騙,不但違反誠信跟公司法,還可能涉及詐欺。誇張的尺度連說是跟別人聊天都說不過去,更何況還是付出巨資支持壹電視的股東們。

鏡電視的記者、編輯跟工程人員們是委屈的,因為不論裴偉到底跟府院有沒有密約,真正的受益者都不會是基層的新聞工作者,卻因為這段錄音,讓這些記者只能承受不可承受之重。媒體的經營者對媒體都有極大影響力,如果媒體經營者自己不願意節制權力,媒體永遠都不可能保持公正。

全體記者頸上的枷鎖

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當日拿自於政府的寵愛上架,必然未來就要用新聞或節目給於報答。這些只要開頭,就永遠不會結束。短短的錄音,成了全體記者頸上的枷鎖。這還是因為錄音公開了,如果沒有公開,恐怕將成為未來談判的籌碼,帶來的影響更加讓人不敢想像。

鏡電視許多人馬,都來自於過去的壹傳媒體系。理所當然傳承了一脈的價值。曾幾何時,為了讓電視上架居然要卑躬屈膝至此。現在還又傳出,鏡電視可能取代TVBS進駐55頻道,要讓TVBS退到一百多的頻道。

媒體必須在政治指導中折腰

我們要問,今天的台灣電視媒體真的可以完全避開政治影響力嗎?當政府單位要求媒體客觀公正的時候,有提供一個公平的環境,讓媒體去競逐嗎?還是政府已經設置了重重的障礙,要讓媒體只能按著特定的意志前進呢?媒體或許很專業,卻必須在各種政治指導中折腰。

事已至此,媒體的確要捫心自問,除了鏡電視之外,自己是否有潔身自好,還是只是運氣好沒有被揭穿?對於政府單位,才該好好思考,為什麼喊著府院黨退出媒體這麼多年,坊間依然對於政媒間的關係,感到曖昧不明。

媒體的自尊不只要媒體自己保護,更需要執政跟在野黨,甚至是大企業們共同來守護。「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台灣急著想在媒體身上打洞的,可是多到數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