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s and refuges aren't enough to preserve America's environment. Land, water, and wildlife need to be protected everywhere.
單靠國家公園、保育區遠遠不足!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動物棲地加速消失等狀況,物種也以驚人的速度滅絕。
對此,政府不能僅是靠保育區就想扭轉趨勢,更應多管齊下,致力於淨零碳排、環境保育與管制盜獵等,加上補貼綠能措施、強化都市綠地等措施,才能真正達到保育的目標。
生態保育戰
猶他州東南隅有一個名為「熊耳」的地方,該地聳立著大大小小的沙丘,陡峭山壁更成為聞名遐邇的攀岩勝地。前總統歐巴馬於2016年更成立「熊耳」國家紀念區,保護當地數十萬筆原住民文化遺產。但前總統川普上任後,就試圖撤回紀念區的成命,進行大量開採石油與礦產。
紐奧良城市公園(City Park)過去曾是遭卡崔娜颶風摧殘的高爾夫球場,但現在已經逐漸復原,並成為多元生態性的自然公園,如潟湖、沼澤、橡樹林與青草地,更成為包括白鷺、天鵝等鳥類的棲息地,更驚人的是,該公園立足於都市之中,成為都市與自然生態共存的最佳典範,但該公園面積僅0.4平方公里。
美國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大大小小的國家公園與保護區林立,成功拯救遊隼、美洲野牛與太平洋灰鯨等物種,但美國政府去年將23種動植物從瀕危物種名單中移除,因為這些生物大多已經遭到滅絕。
各環境都落實保育
保育需要多管齊下,包括恢復自然環境、減緩氣候變遷與汙染的衝擊、限制盜獵與濫漁、棲地保育與外來種管制措施。但核心概念不外乎「植物與動物需要合適的地方棲息」。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就簽署一份行政命令,目標於2030年前保護至少30%的水土,但「保護」的範圍仍充滿爭議。目前公共保育區仍是保育物種的重要策略,政府正打算擴大國家公園的面積,並新增數個海洋保護區。
但只靠著保育區跟國家公園,跟不上環境變遷的速度,社會需要更全面的保護,在私人森林、在農場,甚至在農場裡面。
應推展都會綠地
在農業領域,政府應提出友善環境的補助措施,尤其當傳統農民資源匱乏的狀況下,很難去兼顧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如獎勵農場使用太陽能,在淨零碳排盡一份心力;在城市部分,推過透過推行屋頂花園、行道樹森林等「城市綠地」,減輕都市化的環境破壞。
最後,與土地長久相處的原住民,總是存在著許多與環境和諧共存的方法,如刀耕火種、圈狀蛤蜊養殖或傳統捕魚等。社會不應再將其視為迂腐、傳統的技術,還是要融合使用,創造人類與環境的共榮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