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掀原民觀光潮 專家憂破壞環境

簡嘉佑 2023/08/30 15:08 點閱 6068 次
示意圖。原住民旅遊在美國與世界各地逐漸受到歡迎。(Photo by psyberartist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示意圖。原住民旅遊在美國與世界各地逐漸受到歡迎。(Photo by psyberartist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美國改善偏遠部落交通措施,燃起國內民眾的原住民觀光浪潮!美國國內旅業的產值已達到140億美金,其中不少民眾選擇原住民部落作為觀光景點,帶動部落經濟與福利。但有意見指出,原民社區是許多生物的棲地,發展旅遊時,也應兼顧環境權益。

交通促部落觀光

BBC》報導,北美國內遊遊業逐漸興盛,如加拿大與美國的國內旅遊業產值分別達到20億與140億美金,原住民觀光也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

然而,在殖民時期,原住民的土地因為政府需求,被大量開墾成公路與鐵路,以運送天然物資,目前有許多舊交通設施都已經廢棄,導致出入交通不便。但近年來,許多民間集團試圖推動修復計畫,將原住民軌道改建成自行車道或人行道,並將土地歸還給原住民部落。

如在美國華盛頓境內,改建至廢棄鐵道的「奧林匹克探索步道」即將完工,路上有著白雪皚皚的風、溫帶雨林與冰川湖等景觀,沿途也設有原住民藝術畫廊、部落圖書館等文化建設,促進部落觀光發展。

旅遊不該破壞自然

原住民文化成為旅遊賣點,不僅限於美國,今年3月也曾於澳洲舉辦「世界原住民族旅遊高峰」,會中強調,世界原住民族必須朝著自覺、尊重、合作的方向共同努力,除了探討原住民觀光發展之外,也討論如何兼顧生態環境的議題。

台灣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也於該高峰會指出,台灣是亞洲旅遊重要的目的地,有16族的原住民族,各族群的語言、生活、文化各有差異;而從語言、考古、基因及構樹等研究,大都指出台灣就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

但《euronews》提到,原住民社區僅佔全球人口的5%,但卻守護著高達80%的生物多樣性,所以原住民文化觀光在兼顧自然利益的前提下,讓旅遊收入挹注到部落社區,強化教育與公衛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