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別人贏》

醒報編輯 2022/09/26 19:04 點閱 2497 次

西方人玩撲克,好比以拳頭大小決勝負;亞洲人打麻將,本質是「和諧的組成」。贏的關鍵,不是因為你最強大,而是因為你們的「局」最和諧。也就是說,讓別人贏,不代表就是讓自己輸。

唯有真心利他,才能真正利己!耕耘傳統紡織企業的斜槓企業家──黃冠華,行腳遍布中國、東南亞、歐美以及非洲,謀畫商業布局外,更涉略新創天使創投。看清了工作與生活的本質的他,歷經多領域的經驗總結出成功的處世哲學,從創投、經營、人生思維、家庭教養談起,期待閱者有收穫,體驗箇中樂趣。

鼠(2020)年開春,迎來了第一隻黑天鵝,從大陸武漢開始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疫情擴散。世界各國紛紛封路封城,公共交通停擺、專機撤僑。電影情節真實上演,亞洲各國戒慎恐懼,如臨大敵。

疫情爆發面臨挑戰

我服務的旭榮集團母公司,每年都會在農曆年前後舉辦策略大會,請全球副理級以上的同仁及各事業體與功能性主管來台與會。除了業績檢討之外,並共同討論決策來年的戰略規劃,而2020年同時也是公司創立第45週年,原預計宴請超過一千名賓客共襄盛舉,時間點也恰巧落在這波疫情擴散的最高峰期!

這可能是我這幾年內要做出最兩難的決策,一邊是籌備多年的大會,諸多準備蓄勢待發,就等著這一天的精彩呈現。另一邊卻是不可測的病毒迅速蔓延,速度及嚴重性遠遠超過過去人們的預測及想像,而我要冒著這風險,召開這個會議嗎?

最後我們拍板決議,慶祝晚宴取消,會議改採線上進行。

降低不確定性

雖是新年假期中,但台北總管理處的工作小組立即啟動。負責籌備策略大會及週年慶的工作團隊快速反應,改籌畫線上會議,各單項負責人皆在我下達指令前,都預先擬好方案,再呈交決策。第一時間先確認所有陸籍同仁幹部調整行程,斷然取消來台。

兩天一夜的策略大會則縮小規模並更改地點,流程重新規劃,只留必要主管報告。千人聚會的45週年慶直接宣布延期舉辦,並在最短時間內,擬定所有對外回應與公司因應措施,讓一切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

計畫趕不上變化,是我這幾天下來的最大體會。但透過大家的用心與協同努力,降低負面影響,卻是我們可以把握的。由於產業的特性,我們需要在全球投資,常常要面臨該國政治動盪、工人罷工、甚至戰爭、海盜侵擾等臨時變化,所以在這十多年中養出了一身管理技能。

團隊磨練企業文化

「危機管理」是每間企業都需要有的思維,這需要承平時期的演練、緊急溝通架構的提前建立,高度的團隊協作默契,與當責者主動積極的態度,而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工!

防疫就像作戰,要打贏一場偉大的戰役,絕對不是只靠英明神武的將領統帥,其關鍵更應該在每位衝鋒陷陣的軍官士兵、高效精準的後勤補給,和高昂的戰鬥士氣。

這是企業文化與團隊協作磨練出來的成果,在本次危機處理中充分的展現。除了深刻感激之外,我也願給予企業內負責相關事務的所有夥伴,極為讚賞的高度評價。

換句話說幫助大

前一陣子老爸的好朋友送他黃俊雄布袋戲的表演票,在國家戲劇院公演。他約老媽去,老媽對布袋戲表演興趣不大,就說不去了,老爸只好約了想看戲的老朋友去看。

傍晚看完回來,剛好老媽不在。老爸告訴我,「厚!那個布袋戲真的是我看過有史以來最棒的表演!」老爸講得口沫橫飛,說那表演如何顛覆傳統布袋戲印象等等,我聽得如癡如醉,就好像看現場演出一樣精彩。晚餐後,老媽問起,那個布袋戲怎麼樣?老爸在餐桌上淡淡的說,「你真是有先見之明,還好你沒去看,表演就一般般。」我在旁邊聽了,眼睛瞪得超大,但還是決定默不作聲。

吃完飯,我問老爸,你怎麼和老媽說表演普普通通不好看?老爸笑著說「你要懂得讓別人贏呀!如果我回來和她講,哈哈,你活該,那麼好看就是沒去看,你就沒看好戲的命,以後知道了吧!」這當然也是一種做法,但是對整件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

讓人贏等於自己輸?

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不需要再去炒冷飯,也不用再去找麻煩。我看到好看的表演,對我來說已經賺到了。多講一句話讓她贏,讓她覺得做對了決策,讓她爽。反正戲都已經看完了,如果這樣講還能夠讓人家高興,帶來一些附加價值,那不是一件很棒的事嗎?她心情好,我們生活也比較好過,對不對?」

回想從孩童時期開始,打架時你打我一下,我一定要還手,總是要打到最後那一下,因為要贏;攻要害,甚至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因為要贏;參加社團組織、朋友聚餐,都巴不長大以後,和人家吵架總是要講到「最後那一句最傷人的話」,因為要贏;進入職場,無時無刻都散發著戰鬥氣息,誰敢對我不好,我一定加倍奉還,因為要贏;很多場合說話都如刺刀般的銳利直接,直得別人知道自己有多厲害、多博學,因為要贏。

現今社會上的諸多顯學,都在教你怎麼贏,才能贏得漂亮、贏得徹底,好像這樣才是人生的勝利組。在我記憶中,很少聽到叫你「讓別人贏」的說法。其實,讓別人贏,不代表就是讓自己輸。老爸的智慧,讓我思考了很久很久。

做個如山的父親

我是一個企業經營者,也是一個父親。我有三個可愛的小朋友,現在老大哥哥上國中,雙胞胎兄妹倆上小學。當年在生老大之前,我就在想,我要怎麼樣扮演父親這個角色,因為生活中的我,勢必會非常的忙碌。

我一直很認同小野先生所說的,父親要像山一樣的存在。我們不一定天天去爬山,但是當你想親近山的時候,山,就在那裡。同理,或許我不能每天都陪在孩子身邊,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只要在孩子身邊的時候,我可以保證我的心就在他身上。

適時放孩子一馬

有些爸爸天天回家,但是回家後,心卻不一定在孩子身上。也許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許是滑著手機處理事情,有一搭沒一搭的回答孩子的問題。人雖然回家了,但是心其實還在加班。那樣的話,不論人有沒有回到家,其實都是一樣的。

我一直覺得我已經很幸運了,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的確需要頻繁的來往亞洲各國,雖然不用很長期的派駐當地,但常常一整個月出差不在家的總時數高達一半。但由於我是短天數來回,至少週末都還能撥時間帶小朋友出去走走。要同時兼顧經營者和父親,真的是一種藝術和選擇!

對小朋友生活上的事項,我並不插手管理。其實,每次看到大兒子吃飯狼吞虎嚥的樣子,都想出口講講他,但隨後想想,我自己也不一定都做得到(吃相不好看,搞不好我比小朋友更誇張);另外一點是,會開口唸他、糾正他的人已經太多了,還真的不缺我這一張嘴,就放他一馬吧!

我有個能全心全意投入照顧孩子生活的好太太,所以小朋友生活上的庶務就讓她全權管理,如果我偶有時候要介入管理,但是人又常常不在,反而可能造成一種信念和規範不能持續的困擾。

生存的基本能力

我也就一樣的問題問過華德福的董事長,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嚴長壽先生。他問我,你覺得小朋友未來要在這個社會生存,應該要依靠哪些技能?答案不應該是國文、英文、歷史、化學等等學科吧?嚴先生認為,應該是以下三項能力:

一是與人相處的能力。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未來任何的工作或學習,一定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所以人與人相處的能力,其實是最基本的。但是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卻沒有著重在培養這件事情,甚至因為對於分數成績的追求,反而是逆向的在詆毀人與人之間那種最純真善良的價值。「與人相處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人之所以能在社會中成長的關鍵之一。

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生活和生命就是不斷的發現問題、創造問題、然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也決定了他的人生過得好不好、快不快樂。現在很多年輕朋友,由於父母親的過度呵護與照顧,基本上沒辦法自己擔負起責任,去解決自己或是家庭的問題。如何讓孩子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比學習任何的學問都來得重要。

三是面對挫折的能力。人生不如意事,真的十常八九。挫折對於人生來說是很常見的,不論是處在哪個年齡層、哪個狀態都一樣。但是很多孩子也許平常已經習慣太多的掌聲,或是在生活中過度的被保護,以致未能在成長過程中體會挫折這件事情,也不知道如何與挫折相處,等到出了社會,才發現這是一個極為重大的問題。

父母陪孩子選擇

嚴先生笑著說,在華德福,學的其實就是這三件事,至於那些學術性的學科,不論是在哪學、怎麼學、學得好或是不好,基本上好像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哈哈哈,感覺起來,我好像變成在替華德福打廣告了。其實任何教育體制,當然都有它的優缺點,適才適性,我想就是最重要的關鍵。

未來,當我的孩子們有思考能力時,我會將他人生的選擇權還給他,讓他決定要去哪念書,讓他決定他要走向什麼樣的道路。其實我們做父母的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確認我們的下一代能在一個獨立、自在、安全的環境中長大,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決定在不一樣的時期,扮演不一樣的角色,來陪伴他的成長。

我認為一個稱職的父母,並不是要去掌握他、控制他,而是要引導他、帶領他,讓孩子贏!因為人生是他的。雖然他的生命因我們而來,但是我們並不擁有他,這是很多父母看不破的,也是我們做父母的,一輩子要修的功課!(聿鎧/輯)

《讓別人贏》
作者:黃冠華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
出版社:商業周刊

其他書訊:

《複利效應》
作者: 戴倫.哈迪 (成功雜誌前發行人)
出版社:星出版

本書作者戴倫.哈迪為《成功》雜誌前發行人,哈迪以數十年和成千上萬商業領導人、企業高階主管與各行各業高成就人士合作過的經驗,以及自身從年輕不斷試誤得出的心法,在本書整理出最有效的6個步驟,幫助你更快達成各項目標,實現你想要的生活。

成功不是靠運氣,不論你做什麼、學什麼,使用什麼戰術或策略,有什麼目標與渴求,成功都是複利效應產生的結果。「複利效應」源於一項簡單原理:每天看似不經意的小決策,將引領你邁向你一直渴望的人生,或是導致你走向不幸與失敗。不是大事累計起來發揮最大功效,而是成百上千、成千上萬,甚至數百萬件小事累計起來,區分出平凡與卓越。

《這樣說話,讓你更得人疼》
作者:大野萌子 (產業諮詢師)
出版社:平安文化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重要的場合中說錯話,隨後好一陣子都在懊悔中度過……「語言」是很可怕的東西,同樣意思的一句話,可以讓人充滿朝氣,也可以使氣氛跌到谷底,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學會「換句話說」的技巧。

本書由專業職涯諮詢師執筆,彙集超過20,000個諮詢經驗,針對「問候、請求、拒絕、誇獎、答覆、訓斥」等15種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對話情境,詳細列舉141個溝通實例,幫助你有效辨認「沒必要說的話」,並將其轉化成「更得人疼的好話」。現在就來讓我們一起學會「換句話說」,把話說進對方的心坎裡,成為人見人愛的說話高手!

《喔!臺味原來如此》
作者:陳靜宜 (美食專訪)
出版社: 麥浩斯

從你家的潤餅包什麼配料,竟能窺見身世與家世?豆花、蚵仔煎、鼎邊趖、牛肉麵、薑母鴨……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菜色,是不是常常吃其然卻不知所以然?不確定它的身世、來源、講究、變遷,也不確定它是臺灣在地口味,還是由過往各處移民所帶來的融合風景?

臺灣食物的來由,與時空脈絡交織,更與過往華人的遷徙密不可分。作者陳靜宜帶著高度熱情,如同食物偵探循線追蹤,走訪臺灣、廈門、福州、漳州、泉州、檳城⋯⋯,細察常民飲食是如何順應當地民情,展現不同變化與吃法?風土滋味又怎麼融合翻轉?比對當地民間生活,發掘更多風味之後的豐盛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