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通膨是一隻「怪獸」,那升息必然是一把「雙面刃」,也是一帖驚世「猛藥」。為壓制居高不下的通膨,美國聯準會(Fed)於9月21日再度宣布提高利率3碼,累積今年已升息12碼(3%),升息速度及幅度又快又猛,吹皺金融市場一池春水。
進入超級央行周,全球至少有10多個國家的央行不約而同開會,齊奏升息交響曲。處在地球村的台灣央行也難置之度外,提高重貼現率半碼並調升存準率1碼,今年累積升息2碼,這舉措也是歷年罕見,反映著世事如棋局局新。然而,在這波以「急升息降通膨」的猛藥下,各種副作用也刻正發酵中。
利率升台幣貶 房貸壓力大
聯準會升升不息,美元持續走強,不僅破110關卡,不久又衝破111及112,刷新20年高點。美元獨強下,眾幣皆貶,幾乎無一倖免。歐元及英鎊落難,雙雙重挫,亞洲貨幣更是相繼競貶。當各國抱怨連連之際,老美必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是你們的問題」。
台幣於9月23日進一步走跌至31.665附近,創下2019年8月以來最低,累積今年來跌幅達12.5%。若按聯準會升息節奏及美元指數頻創新高態勢,應該很快看到「32」字頭。雖然央行已累積升息2碼,存款族的定存利息也多了將近0.5%,但持有新台幣資產卻因貶值而縮水逾一成,台幣的購買力也隨之下降。
受升息影響較大的莫過於眾多的貸款族,一旦房貸利率地板價由1.685%升半碼至1.81%,則全台近200萬的指數型房貸戶,以1,000萬元、20年期房貸試算,一個月要多繳2,332元,一年下來約2萬7,984元,心中自是苦不堪言。
資金外流 股債崩跌
由於台灣央行升息幅度遠低於美聯準會,也因而造成美台利差擴大。目前,台灣5年期公債殖利率已比美國同天期公債殖利率低了250個基點。有道是,「人有二隻腳,錢有四隻腳」。利差擴大就會造成資金外流套利。
據統計,外資從年初至今已大賣台股近新台幣1.2兆元,尤其是晶圓雙雄的台積電、聯電被外資大筆提款,股價重挫。加權指數更是跌逾4,000點,進入「萬四」保衛戰,投資人哀鴻遍野,無語問蒼天。
房地產成交量下滑
房地產相關產業鏈至少200個,被喻為「經濟的火車頭」及「經濟成長引擎」實不為過。長期以來,台灣房價節節高漲,高不可攀,民眾購屋的痛苦度指標「房價所得比」逾9.5倍。換言之,買房要超過9年不吃不喝,徒讓年青人忘屋興嘆,甚至不婚不生。
利率升高, 的營建成本增加,也不利房市 發展。據統計,台灣的建築融資已從去(2021)年年中的17%降到今年7月的12.53%。土地融資餘額年增率則由去年第一季的20%,降到今年7月的12.2%波段新低,商用不動產及土地交易量明顯減少,恐會影響經濟成長,預估今年僅能「保3」。
進口原物料成本上升
新台幣貶值,廠商進貨成本增加,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一項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組成包含大部分的原物料、零件等中間財的躉售物價指數(WPI)自2年前即逐步升高,今年尤為明顯,5月年增率來到16.88%高點,8月雖降仍有11.54%。
而1至7月的平均生產者物價總指數(PPI)較上年同期漲12.39%,也反映廠商的生產成本上升。值得注意的是,WPI會影響輸入型通貨膨脹,而PPI則會影響消費者物價水準。8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雖然降至2.66%,但多項民生物品價格卻還在上揚,讓民眾吃不消。
筆者認為,通膨之火還在燒,升息勢不可免,但面對台幣大幅走貶,央行應適時進場阻貶,維持匯率穩定,實責無旁貸。君不見,日圓在22日盤中觸及144元價位後,日本央行隨即進場阻貶而漲逾1%。
除此,財政部已同意調降汽油、柴油與卜特蘭一型水泥3項貨物稅及黃豆、小麥、玉米等三項貨物之營業稅至年底,應有助於降低廠商進口大宗物資的成本。另內政部有針對內政部相關利息補貼措施至年底,屆時應視情況,再行機動調整。而民眾面對當前的苦日子,宜作好長期準備的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