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優雅、動作整齊畫一的芭蕾舞Ballet,起源於義大利,在法國宮廷盛行造成風潮,後來俄國以國家之力支持使之成為其文化的重要象徵。
不少人小時候可能學過芭蕾舞,或是看過「天鵝湖」、「胡桃鉗」、「睡美人」等劇而曾有過芭蕾夢。
9年完成的紀錄片
導演楊偉新費時9年完成的紀錄片《舞徑》,紀錄了三名台灣不同世代優秀的芭蕾舞者崎嶇的遭遇,一位是在韓國環球芭蕾舞團擔任獨舞的梁世懷,一位是曾入選俄國波修瓦劇院芭蕾舞團(世界六大芭蕾舞團之一)的郭蓉安、一位是在台從事芭蕾舞教育多年的李巧老師。
導演以「曲徑通幽」的方式,逐步解析國內芭蕾舞教育的困境與市場連動的關係,帶領觀眾入門瞭解盤根錯結的多年沉痾。不但讓我們看到舞者在困境中不歇的熱情與執著,也看到人文關懷與疑惑扣問。
楊偉新身兼數職,擔任製片、攝影、剪輯、導演,長時間在莫斯科、首爾、東京、台灣跟拍三人的境遇轉折,並剪輯蒐錄了他們過去的珍貴影像,除了傳達出他們對舞蹈的熱情、執著及憂心之外,對於台灣多年舞蹈生態也做了一番整理爬梳。《舞徑》今年從200多部影片脫穎而出,獲得第11屆美國紀錄片與動畫影展(AmDocs)國際紀錄片長片評審團獎。
《舞徑》導演楊偉新(中)、舞者梁世懷(右)及郭蓉安(左)出席第11屆美國紀錄片與動畫影展。(中央社)
舞者燃燒過的證據
片中記錄梁世懷為了躲避同儕對男芭蕾舞者的異樣眼光,青春期一直偷偷練舞,赴美深造後,歷經艱辛的求職無門,後來以精湛的舞藝站上韓國的舞台,他在「天鵝湖」舞劇中精彩的弄臣獨舞令人驚艷。
2017年他在練舞時發生骨裂意外,站立都困難,遑論在舞台上縱跳旋舞自如,他歷經一年多的復健才重返舞台,但能否再現往日榮光是個問號。楊偉新上一部拍公視紀錄短片《錄舞止境》時,曾記下梁世懷說「舞蹈是當下稍縱即逝的,當舞者的生命成為灰燼時,唯有影像能成為舞者燃燒過的證據。」令人莫名的感動。
嚴格訓練舞者
芭蕾舞者是需嚴格訓練且要求極高的舞蹈,不但要舞姿優美,為求體態優雅,甚至連體重與身高都被嚴格挑剔。
紀錄片《天鵝湖畔的芭蕾伶娜》描述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烏里安娜洛帕特金娜「逆轉勝」的生平,她4歲就開始學舞,9歲考進瓦崗諾娃芭蕾舞學院接受嚴格訓練,後來她因身高竄到175公分,不被看好,但22歲時她成為馬林斯基首席舞者,她表演的「天鵝湖」稱霸舞台二十多年,成為好萊塢劇情片《黑天鵝》的創作靈感。
娜塔莉波曼在劇情片《黑天鵝》中,演出久經苦練的芭蕾舞者想爭頭角崢嶸的機會,勾心鬥角的內心黑暗面,讓她獲得了奧斯卡影后。她為拍此片雖然接受了短期的芭蕾舞特訓,但其實重要獨舞還是有替身代跳,因為芭蕾舞不是短期一蹴可幾的。
黑天鵝電影劇照(網路截圖)
勤練是唯一方式
曾獲選到波修瓦芭蕾舞團受訓的郭蓉安,在東京比賽時,曾感嘆都是東方面孔,為何別人可以跳那麼好?當她獲選至俄國受訓時,勤學苦練,脫下舞鞋的腳,滿佈水泡傷痕,令人觸目驚心又感動。
「四季舞團」創辦人李巧說,國外芭蕾舞者都是從小學,且一直不斷練習,才有所成就。她一直想翻轉國內的芭蕾舞教育方式,引進瓦崗諾娃芭蕾舞的教育方式,瓦崗諾瓦是把精彩的芭蕾舞劇目拆解,包括頭、手、腳的局部動作,對舞者施以長期分齡訓練,因為芭蕾舞是逐步透過身體記憶的方式,讓舞者在表演時能一氣呵成的演出精妙的美姿動作。
藝人要走上舞台是條窄路,機會往往稍縱即逝,而《舞徑》道出芭蕾舞者想要出類拔萃,屬難中之難,足尖上的輕盈,其實是久經鍾練不滅的熱情燃燒。若能促成國內舞蹈教育政策的革新,將是這部紀錄片最大的成功。
《舞徑》劇照(國藝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