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檢討書4-3》雙語教材短缺 母雞帶小雞較務實

簡嘉佑 2022/08/21 16:18 點閱 13327 次
屏東富田國小進行雙語共備工作坊的現場。文昌國小雙語健康教師黃翊忠表示,許多教師需要自編雙語教材,大大增加備課的時間。(黃翊忠臉書)
屏東富田國小進行雙語共備工作坊的現場。文昌國小雙語健康教師黃翊忠表示,許多教師需要自編雙語教材,大大增加備課的時間。(黃翊忠臉書)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雙語教材短缺、備課時間大增與中英文授課比例難掌握,引發各級學校的雙語教師哀鴻遍野!文昌國小雙語健康教師黃翊忠表示,許多教師需要自編雙語教材,增加了備課的時間;但師大教育系教授林子斌受訪時指出,各地學校需求不同,現階段很難生出雙語教科書,盼能結合有經驗的雙語教師推出多元的教案。

除了推行雙語教育白皮書的台北市政府有發展出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學習一門學科,同時學習一門語言)的補充性教材之外,其他縣市的雙語教材可以說是付之闕如,需要教師自行編纂教材,大大延長備課時間。

雙語教科書別急

雙語政策已推行五年,雙語教材狀況是否有改善,林子斌直言「沒有」,而雙語教材的需求、如何進行編寫,是需要進一步討論的重要議題。他指出,台北市政府正在推行全英文的教材規劃,但雙語教學是透過中文與英文相輔的教學模式,因此台北市府做法有點「本末倒置」,而操之過急的結果可能就是走上歪路。

林子斌表示,108課綱實施至今是第三年,連中文版的教科書都還在試行與修改的過程,而課綱是規範教學、教科書和升學考試的重要依據,強調「雙語教學並不能跳脫課綱的準則」,加上因為各學校需求等不同,認為「台灣不需要在現階段就生出雙語教科書」。

母雞帶小雞的模式

一位不願具名的第一線教師指出,目前備課都需與英語老師溝通,但大部分老師每週都已有19節的課程,準備既有的工作需求已相當緊繃,很難再擠出時間與英語老師共同備課,導致備課壓力大增。

林子斌指出,目前的做法是「讓有(雙語教學)經驗的教師帶著正在做的新教師」,現在已結合各地教師的經驗推出70幾份教案格式,再加上教學示範影片,盼能推廣多元的「沃土政策」,讓不同需求的教師各取所需,強調「模仿成功的案例,好過讓各別的教師瞎子摸象。」

近日到屏東富田國小進行雙語共備工作坊的黃翊忠表示,盼能結合校內外教師組成社群,共同分擔備課壓力。但他坦言,「共備課程還是滿吃教師個人的主動性」,許多教師在一開始還是遇上撞牆期,經過每月滾動性的調整與討論後,能看到「(參與教師)課程設計能力都有在成長」,教師們也會慢慢從中找到教學的方式與價值。

中英比例難掌握

政府曾明確表示,「雙語教育不是全英語教學」。上述不願具名的老師指出,現行學生英語能力不足,為不影響學科的學習,老師教授時語言選擇不免多以中文為主,英文為輔,但老師很難拿捏英文授課的具體比例。

林子斌強調,「讓語言回到溝通本質,切勿強迫學科教師教授語言。」雙語不等同於全英語,學科教師要做的是掌握學科知識教學,雙語(英語)只是教學中溝通使的媒介,切勿為了雙語(全英語)教學而犧牲學生學科知識的習得。

黃翊忠也說,「其實本來就不該綁比例」,大多數人以為雙語課就是「要用大量的英文進行教學」,但現在教師與學生的準備程度仍然不足,而且習慣中文的學生突然接受高比例的英文課程,也會覺得不習慣。他鼓勵,第一現場的教師可以先使用簡單的英文,再慢慢地循序漸進。

他建議,學科教師應準備課堂內可能用到的單字或句子,甚至將課堂常用的語句或關鍵提問,先用英文寫出來;英語教師要投身雙語教育,則應參加學科增能師訓,掌握該學科的教學重點,如體育課為例,切勿將英語課的教學模式套用於體育課,反而出現帶著句型條去打球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