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要「轉骨」 工總建言值得參考

醒報編輯部 2022/08/02 17:31 點閱 2369 次

工總發表白皮書,以「轉骨」為題,從人口政策、產業發展、能源暨環境政策、賦稅與金融改革、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國際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產權、青年政策,分74個議題,建議具體,但是仍有不足,政府宜多方察納雅言,開創新局。

應朝創新開啟格局

工總共提出了9大建議方向,74個議題,208項政策建議,期待政府重視解決。工總的建議確實有很多值得參考,國發會雖肯定建言,但似乎仍太偏向硬體工業生產,如果能再加上創新、軟體元素,應該更能協助台灣開創更大的格局。

以政府推動的亞洲高階製造中心,以及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為例,當前國際半導體正陷入惡性競爭環境,長期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相當不利,但是如果台灣能將先進製程晶片,有效運用在各項創新高科技、工商業產品,所創造的價值,應該與單純生產晶片,大不相同。

台灣需要創新,例如電動車,正是全球積極研發的下一個世代的汽車,不論特斯拉、賓特利、寶時捷,或其他無人駕駛高階電動車,無不需要用到台灣的先進製程晶片,而太空、低軌衞星、無人機、高速運算,也需要台灣的優質晶片,台灣現在只是出口晶片,為何不能利用這些先進製程晶片,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工業產品呢?

電力規劃問題嚴峻

能源供應問題,亦為工總關心的重點,不僅工總認為台灣能源規劃不夠週延,美國商會最近發表對台建議白皮書,也認為台灣缺電已是現在進行式,如何週延規劃台灣未來能源發展需求,兼顧環境保護,以及合理電價成本,政府必須重新考慮電力規劃。

未來不論是燃煤、燃氣、再生能源、核能、氫能、冷能,只要符合環保,而且安全無虞,都應列入考量,以滿足未來工業及民生用電需要,規劃最適切的能源發電結構,否則2025年迫在眉睫,屆時如果發生電力不足,而核能發電又全部退出,對台灣的衝擊,恐怕是難以承擔之重,政府宜再重新考量台灣未來規劃問題。

兩岸關係著墨少

工總白皮書對於兩岸政策,著墨不多,應該是不太願意多介入敏感的兩岸議題,其實台商在中國大陸設廠相當普遍,兩岸政策影響層面不只是經濟,也影響台灣安定,工總應該最了解兩岸經貿情勢,最能夠提出穩兩岸經貿的建議。

最近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訪,更突顯問題的敏感性,不僅美、中、台三方在國防武力上暗中較勁,中國突然宣布禁止台灣一百多家食品廠商品進口,包括味全、泰山、維力、郭元益食品等諸多大廠,都在限制範圍,兩岸一場可能的貿易戰正隱然成形,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可以想見。

政府宜多察納雅言

當前地球暖化,全球氣候異常,歐美各國積極推動低碳轉型,台灣不能置身事外,政府宜加速推動碳排放交易制度,輔導中小企業,因應全球零碳排情勢變化。由於台灣現階段邁向非核且綠能不足,工總建議應先觀察其他國家落實零碳排成效,以及國內綠能進展,再規劃2050年浄零排入法,應值政府參考。

不論如何,工總今年發佈的「轉骨」白皮書,製作相當用心,而且都是當前影響台灣發展的重大因素,建言雖然未必完整,但是諸多可資參考建議,政府應察納雅言,納入施政參考,不致枉費工總及全國企業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