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立委專訪1》沿襲環團拚戰精神 陳椒華替少數發聲

呂翔禾 2022/06/19 13:26 點閱 5421 次
立委陳椒華16日接受本報專訪時,分享自己開這麼多記者會的心路歷程。(陳椒華辦公室提供)
立委陳椒華16日接受本報專訪時,分享自己開這麼多記者會的心路歷程。(陳椒華辦公室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專訪】「問題不論再難,都要儘量去試,透過記者會揭發來督促官員改善!」時代力量黨主席、立委陳椒華16日接受本報專訪,被問到為何如此頻繁開記者會,她笑說,除了以前關注的環境問題外,還有接觸時力過往關注的反中資、勞權等議題需要研究,才會開那麼多記者會。她坦言,雖然不是每個案子都能獲得想要的結果,但只要能成功推動改革,就會有繼續拚下去的勇氣。

頻開記者會為民請命

陳椒華是立委中頻繁開記者會的翹楚。據統計,她在5月20日到6月15日總共開了14場記者會,平均每2天就召開一次記者會,而且關注的議題從租金補貼、確診國考生權益,到陸蟹遷徙安全、苗栗縣坤輿掩埋場、廢除格子籠養雞法等議題無所不包,橫跨環保、生態、民生等不同議題。

被問到為何這麼頻繁開記者會時,陳椒華娓娓道來說,自己過去是環團出身,常常為自救會開記者會,與環團、動保團體合作,「都是老朋友了。」因此,有時候他們臨時有需求也會協助曝光,讓更多人看到這些問題;另外,時代力量本來就很關注如居住正義、反中資、國家安全等問題,因此需要針對關懷的焦點召開記者會。

改善問題的成就感

至於開記者會是否有效?陳椒華坦言,有些議題一時無法解決,包括農地違章工廠、農地便利商店的開罰拆除並未有效落實,有時候問題出在法規面不明確,因此只有靠行政機關很難落實政策;有時候則是效率的問題,包括學甲爐渣案等,可能因為檢察官的案件比較多,因此還沒調查完畢,但民眾在這期間的權益仍持續受損,他們若接獲陳情,議題認同的話也會協助反應。

不過她也提到,有些議題在經過記者會曝光、協調會等過程後還是有改善,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協助農民要求農委會修改農用物品施行細則,還有讓退輔會遭違法佔用的土地重歸國有,減少不當開發,還有在護樹方面,讓公家機關移樹的時候,能夠以更友善的方式進行、取消平頭砍等等。

「我還記得有一次,在嘉義大林鎮有個埤塘,業者沒有設置汙水處理系統,讓池塘變得很髒,但後來現場勘查後,業者也願意配合。」陳椒華緩慢、詳細的回憶著當立委時奔波的場景,也跟本報記者分享包括改善濾水器檢驗流程,讓濾水器不再有二氯甲烷驗出等。聊天的時候她感嘆,不是所有爭取的案子都會成功,但若能有突破,會增加更多做下去的動力。

南北奔波不會累

陳椒華也比較自己過去作為環團,與現在當立委的差別。她笑說,雖然都一樣累,還要跑來跑去,不過在推動議題上,在政治圈會比環團更容易,接觸的問題也會因為在不同委員會質詢而更廣,包括《台鐵公司化條例》也是最近因為台鐵公司化而接觸,「雖然以前沒有接觸過,還好有很專業的團隊幫忙惡補」,她感性的說。

「其實剛開始當立委時,很多包括會議怎麼進行等等,完全搞不清楚。」她也感嘆不知不覺就當了5個會期的立委,雖然很多是一開始不熟悉,但背後的團隊幫助下也逐漸進入軌道,而且自己也有教書背景,有助於自己很快搞清楚狀況。不過,陳椒華也抱怨在立法院中,有些案子討論太少,在委員會太早保留討論,覺得很可惜。

「現在很習慣這樣的節奏了!」住在台南的陳椒華被問到在家鄉、立法院等地奔波會不會累,直搖頭笑說已經很習慣了。她在專訪的最後,也希望能與團隊一起努力,充滿能量的繼續為民眾爭取權益。


”AA”

製表:本報記者簡嘉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