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商家、假交友 詐欺成網路犯罪大宗

簡嘉佑 2022/05/29 17:36 點閱 6348 次
台灣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從假交友真詐財、空殼消費網站到釣魚簡訊都有,民眾應提高警覺。(網路截圖)
台灣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從假交友真詐財、空殼消費網站到釣魚簡訊都有,民眾應提高警覺。(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詐欺已成為網路犯罪的大宗!內政部29日宣布,110年網路犯罪發生數多達1萬2195件,其中「詐欺」就佔約3成的比率。台灣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從假交友真詐財、空殼消費網站到釣魚簡訊都有,民眾應提高警覺,注意標榜著「高投報」的投資訊息,查詢網路商家的官方認證,並能撥打專線165進行查詢。

遺失手機=失身家

根據統計,全台至少約2萬5千人曾被詐騙集團騙過,而詐騙的形式日新月異,從過去假電話勒贖到不明連結,現在更出現假冒銀行行員、網路商家等騙消費者到,ATM轉帳或進行郵政匯款,短短幾分鐘內就損失數萬元。

台灣更傳出民眾因為遺失SIM卡,手機遭到盜用,透過小額付款,或掛失信用卡並再進行補辦的方式,騙走該民眾大半輩子的積蓄,甚至還用他的手機去領五倍券、打疫苗,在現實世界上演一場盜用身分的劇碼。

多查詢官方認證

尤其因為新冠疫情的緣故,民眾接觸數位產品的時間大大增加,根據統計,全球詐欺事件一年大增35%,且多數都是數位交易的形式。教育部科技教育司提醒,現在許多詐騙集團在在網路上架設空殼網站,讓消費者付錢後,才發現都是假帳戶。

科技教育司提醒,詐騙假冒是網路商家或者是民宿的狀況特別多,呼籲民眾注意網路購物時,可以注意商家是否有「優良電子商店信賴標章」,或是尋找「網站身分認證」之網路網路旅行社,可上網消會進行查詢,以獲得較多交易安全的保障。

假交友的投資陷阱

內政部29日指出,110年網路犯罪發生數1萬2195件,以「詐欺」3644件、占最多;近5年來,網路犯罪維持在1萬2千到1萬5千件之間。內政部進一步指出,依案類發生數觀察,近5年主要以「詐欺」、「妨害名譽」、「妨害電腦使用」、「侵害智慧財產權」及「賭博」等5案類最多。

內政部舉例說,如詐騙集團冒用網路高富帥或白富美的照片,於交友軟體結識被害人,再介紹的假投資內線消息以騙取資產,進行「假交友、真詐財」。內政部提醒,投資應透過合法管道賺取合理利潤,標榜「高投報」、「零風險」、「短期獲利」很有可能就是詐騙。

此外,民眾也要注意透過偽冒銀行的釣魚簡訊,傳送「您的銀行帳戶顯示異常,請立即登入綁定用戶資料」等假訊息,誘使被害人點擊假連結,騙取密碼與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