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的歲月〉一部有良心的懷舊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朱全斌 2022/02/16 08:46 點閱 2159 次

我喜歡看懷舊影片,因為它能夠召喚出許多成長期的記憶,那些被遺忘的過往可以讓我們看到生命厚實的積累。

但是帶引我們去懷舊的人最好自己也走過那個年代,或要做足詳細的功課,才能準確地再現當時的氛圍與精神。

活過60年代

楊德昌就是這樣的導演。他的史詩經典《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以前只看過院線放映的修剪版,印象普普,過年期間終於把一直下不了決心看的四小時完整版看完了,令我十分感動。這部影片無論是對白、音樂、服裝、美術場景都如實地掌握到那個壓抑年代的特質,我很慶幸自己活過那個年代,也因而可以更親近與理解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描述1960年代初期發生在台北南區一群高中生之間的故事,因為那時我正在讀初中,許多青少年時期的記憶不斷在觀影過程中閃回。影片中的主角小四(張震飾)彷彿是我的一雙眼睛,讓我穿越回半個世紀前的時空。

在校園中看見幫派械鬥、迷戀著貓王的音樂、反覆聽唱片想記下英文歌詞、跟著同學開舞會、混彈子房、跟紈絝子弟交好、玩汽槍跟武士刀、看同學因為把妹失和、翹課去看電影、照著電影畫報訂製衣服、偷家裡的錢、組熱音社卻被訓導主任說成是搞不良幫派、在圖書館K書、舊書攤買小本…..等等說不完的生活中的荒唐事。

影片盤點過去

那個大時代的背景同樣也透過影像讓我重溫,例如在光輝十月看見坦克車在馬路上行走、小學教室裡住著大兵、防空演習躲防空洞、忽然失蹤操著濃重外省口音的老師、騎單車賣包子饅頭的山東老鄉、還有穿著緊身BB褲的太妹、大喇叭褲的太保 ….. 這些已經消逝的人與事,透過電影提醒我們他們曾經生猛地活著。

隨著被喚醒的記憶,我不斷地受到感動,並不是因為鄉愁,而是在影片的幫助下,盤點了過去,那些已淡忘的生命軌跡重新浮現,讓我覺得飽滿豐富。

近年台灣的影視圈非常流行懷舊主題,無論是公視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或是Netflix的《華燈初上》,都是我親身走過的年代,然而在描繪上失焦的時代面貌,以及因意念先行而錯置的主題內容,往往令我望劇興嘆。

懷舊電影容易失焦

而以50年代白色恐怖為背景的電影《返校》裡面所呈現的校園景況就更令我感到陌生了。在商業以及政治正確的考量下,刻板印象化的扁平角色以及想當然爾的敘事邏輯,廉價消費了在那個時代中被犧牲的人們。

謝謝楊德昌替我們留下如此精彩的時代紀錄,當年輕世代以為我們走過的是如同《返校》那般的驚悚年代時,我可以跟他們說,沒有這麼膚淺與誇張,去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吧,那才是更具有厚實描寫力,也更精準呈現台灣五O年代精神與面貌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