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巴哈留下的神奇禮物

蕭旭岑 2022/02/07 09:20 點閱 2130 次

「音樂之父」巴哈為人間留下太多的驚喜與謎題。他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最偉大的音樂,即使凡夫俗子演奏起來,都能感人至深;但他另一套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同樣是六首),卻呈現完全相反的走向。

怎麼說呢?這套無伴奏曲目,問世三百年來被稱為「小提琴家的聖經」,是小提琴家的試金石,或者說是照妖鏡,一個小提琴家的真正內蘊如何,能否登上「大師」之頂,沒有三兩三,無法上梁山,這闕曲目是「終極測試」。

高手試演,巴哈展身手

1717年開始,巴哈離開威瑪(Weimar)到柯登(Köthen)擔任宮廷樂長,當時「金主」李奧波公爵特地為他組成一支宮廷樂隊,樂手都技巧高超,讓巴哈可以盡情創作器樂作品,讓這些高手試演。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巴哈大展身手,包括著名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冊、兩套無伴奏大小提琴等,都是在這段時期產生。

不像命運多舛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數百年後才為人熟知,巴哈這六組專為小提琴獨奏創作的曲子(三首奏鳴曲,三首組曲),很快就風靡音樂界,為小提琴家所珍視。巴哈特意下標題「sei solo a violino」,義大利文可翻為「六首獨奏」,也有「你孤獨一人」之意,這是大師的巧思,也是給後世演奏家的訊息。

巴哈的六座大山

換言之,小提琴家必須獨自面對巴哈留下的六座大山,踽踽獨行,靠著自己的悟性、理解力、詮釋能力,甚至意志力,佐以絕對必須優異的技巧,才有可能演奏得好。我聽過很多技術優秀的小提琴家,一演奏這套曲目就走樣,不是虎頭蛇尾,就是不知所云,因此許多大師終其一生,不願輕易演奏或灌錄這套曲目。

巴哈運用豐富和弦與不可思議的對位技巧,開拓延伸了小提琴的語言,讓這六首無伴奏成為小提琴曲目的孤峰絕頂。確實,後世儘管也有大作曲家如巴爾托克嘗試寫無伴奏小提琴,但藝術成就仍遠遠不及。就算歷經時代變遷,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總是能為人們帶來新的啟示與靈感,以及永恆不變的深遂美感。

〈夏康舞曲〉的哲學訓示

尤其是第二號組曲的最後一首〈夏康舞曲〉(Ciaccona),更是古典樂界千百年來的小提琴絕唱,很多小提琴家即使不演奏全本,也常會選擇此一單首錄音。我認為〈夏康舞曲〉最偉大之處,在於它的本質是一個哲學訓示,教導了人們:「如何去分辨生命中重要/最重要的事物。」超越了音樂本身的框架。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物事,人們往往混淆了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從而產生許許多多(或許可以避免)的困惑與煎熬。神奇的是,靜心聆聽巴哈的〈夏康舞曲〉,你可以慢慢體悟兩者的區別,進而去改變自身的人生與命運,這是巴哈留給世人神奇的禮物。

人間雙絕之音

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無限寬廣,無伴奏小提琴則玄奇孤高,前者包容了所有演奏家,後者則特別挑剔出真正的大師,實乃人間雙絕之音。

在我聆聽過程中,大師海飛茲、謝霖、葛魯米歐、帕爾曼、克萊曼,乃至近年的鄭京和、夏漢、佛斯特的版本都非常棒,但是俄國小提琴大師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1904-1992)(圖)年輕時的錄音(當然老年的DG版也很棒),行雲流水,無入而不自得,是這套曲目的頂峰,後輩難以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