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2021全球災損2800億美元 加強基礎設施更經濟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2/01/12 17:58 點閱 1621 次

本月初,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發布了最新的評估,針對去(2021)年發生在全世界的自然災害(風暴、洪水、熱浪野火、地震、火山),全球的經濟總損失為2800億美元,是1970年迄今,排名第四高的極端天氣災害損失。

全球同受慘重損失

2021年肆虐全球的災害統計數據確實令人不安,除了龐大的經濟損失,近1萬人也在眾多的災害中喪生。其中以美國的財損1450億美元最高,占比達52%,包含了8月颶風艾達的650億美元,2月份異常的寒潮的300億美元,12月侵襲美國中部和東南部六個州一系列龍捲風的52億美元。

排名第二的是7月在西歐突發的超大洪澇造成540億美元的損失,當中有400億美元集中在德國,也是迄今為止德國和歐洲金額最高的自然災害。

亞洲地區位列第三,總體經濟損失為500億美元;其中最矚目的是7月中國大陸河南省的豪雨洪災,包括黃河在內的無數河流衝垮了堤岸、水庫,數十萬棟房屋被洪水淹沒,損失約為165億美元。

地震火山災害不可忽略

除了極端的天氣事件,地震及火山也是2021年影響極重的自然災害。2月日本在福島外海發生規模7.3的強烈地震,被認為是2011年日本東北超級地震的餘震,造成77億美元的損失。

9月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火山爆發,大約3千棟房產被埋在熔岩流和火山灰層之下,直到12月25日,當局才正式宣佈火山爆發結束,損失約10億美元。印尼爪哇島的塞梅魯火山也於12月噴發,高達攝氏1千度的火山灰與熔岩淹沒了山腳下的村落,50多人頓時喪生,數千人無家可歸。

超過半數沒有理賠

長期的氣候研究指出,極端天氣的事件隨著暖化將越來越多,對經濟與社會的衝擊也越來越大,各國需要緊急因應日益增加的天氣風險,將生活環境的保護列為最優先事項。

特別針對極端天氣的完善保險制度可以舒緩國家和災民遭遇災難的財務壓力,並幫助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然而,2021年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中約有57%並沒有保險理賠,尤其是較貧窮的國家超過90%沒有保險最為嚴重,受影響的災民必須自己承擔經濟損失,或依靠外界的援助,受創更深。

面對現實立即行動

遏制全球暖化的努力,不僅是全力減少碳排放、降低地表累積的熱能,更要務實的面對已經存在的極端變化嚴峻現實,從日益狂野的天氣中拯救自己。最近在「氣候變遷」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修復受氣候變化破壞的基礎設施成本每年高達數千億美元,調適計劃越早開始規劃施行,未來付出的成本價格就可以減少30倍。

基礎設施需要時間來規劃、設計、融資和構建,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未來的成本將無止境地繼續堆高。因此,我們現在就必須開始積極主動的去推行,看看2021年全球在氣候變化所付出的代價,我們沒有繼續觀望等待的奢侈。

最重要的底線是,我們絕不能冒險不採取行動。國家未來的施政重心,應是使我們的城市社區,要更能抵禦自然災害和全球暖化一波又一波的衝擊。這是投資未來的保險政策,更是公共安全絕不能忽略的議題。